周日,中兴通讯邀请网络意见领袖在顺景酒店举行品牌网络口碑研讨会,品牌总监马文龙专程从上海飞到北京,与大家进行交流,并现场回答了与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这次研讨会更像一个小型沙龙,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就“3G终端融合”、“网络营销”、“3Q大战”、“蒙牛-伊利口水战的启示”等话题阐述了各自的看法。
关于中兴通讯,非业内人士可能不是很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兴是一家“对外企业”,虽然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国企,但墙里开花墙外香,业务重心在国外,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
的确,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目前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2009年,中兴通讯无线通信产品出货量跻身全球第四,其中CDMA产品出货量连续4年居全球第一,固网宽带接入产品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光网络出货量达到全球第三,手机产品累计出货超过2亿部,并全面服务于欧美日高端市场的顶级运营商。自2005年以来,中兴通讯营业收入实现了超过29%的年复合增长率,2009年超过60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商、第六大通信终端厂商。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兴通讯在国内的业务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只不过中兴是一家典型的B2B企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感觉距离有些远罢了。
中兴等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打拼,而一些外企却占据了中国市场。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虽然中国市场被认为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但国内3G牌照发放后,中兴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已经意识这是一个改变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机遇,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理应有更出色的表现。
中兴有这个实力。在国外的业务也一直实行双品牌制,也就是除了运营商定制,还有海外努力打磨自己的品牌。在国内3G牌照发放之前,中兴便在国外展开3G业务,不仅做得早,而且做得好,功底深厚,3G储备优势很强。今后只要解决了普通用户的接受问题,中兴在国内市场一定大有作为。
按马文龙总监的话说就是,企业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经过多年打拼,中兴已经站稳了脚跟,下一步便是如何发展的问题。因此,中兴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改变过去以量取胜的战略,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未来四年成为全球第三,到2015年成为一家世界级卓越企业。最近,中兴通讯推出该公司首款采用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定名为Light(V9)的平板计算机,只是牛刀小试。
针对中兴提出的这个宏伟目标,我结合苹果iPad全球热卖、最近国内爆发的“3Q大战”等IT业热点话题,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我认为,中兴开始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和营销力度,这些举措都很好,但国内市场的竞争已经足够惨烈,如果没有令人眼睛一亮的产品,再高明的营销都会后续乏力。而在这方面,中兴有自己的优势,完全有能力研制出最对中国用户胃口的终端产品。马文龙总监也自信地宣称,手机的同质化日益严重,中外企业之间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差距,未来2年,中国企业一定可以推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端手机。
我以腾讯的教训为例,谈了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问题。“3Q”大战爆发,腾讯让QQ用户“二选一”之后,我也写过多篇文章,批评腾讯漠视用户感受的做法,甚至在第一时间建议马化腾真诚地向用户道歉。可是,腾讯方面迟迟没有行动,直到最终被工信部强制道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那个时候,腾讯能够放下身段,主动向用户道歉,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对于维护自身形象大有裨益。只可惜,一个很好的可以扭转不利局面的机会被白白浪费。
所以,中兴通讯等企业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时刻把用户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用户真正地放在心里,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不要牺牲用户的根本利益。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当用户对企业的责任心产生怀疑,开始抱怨之际,也就是企业危机爆发之时。
国内市场竞争很残酷,这是事实,但不要因为竞争残酷,不要因为对手有不耻行为,就随之起舞。企业之间发生纠纷,理应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不能“以暴易暴”,“以血还血”。公道自在人心,企业是何种形象,用户最清楚。一家努力成为世界级卓越企业的企业,不做恶应该最基本的要求,不该将“不做恶”天天挂在嘴上,必须正义,正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