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种子播在哪里呢?这显然是个必须得“事先”回答清楚的问题,否则,即便“事先”就有美好的未来之种,也会因缺乏土壤而干枯。有道是,未来的种子常有,而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不常有。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有鸿鹄之志的人,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成功,那么问题出在哪儿?毫无疑问,就出在始终未能找到一块能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为了说明问题,有时笔者把上述称之为“不入圈儿”。何谓“不入圈儿”?简单地说就是始终也没能找到一片能够播种下种子的土壤的意思;反之,当然也有被某人、某物、某事给“圈”住了的意思——出不了圈儿(所谓身不由已)。那么,什么才是能够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如何才能寻找到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本节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
01·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增殖或可持续发展
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中的未来。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未来其实是意识的产物也。因此,笔者不能不说,这种所谓只存在于心中的未来是难以实现的,因为其脱离客观实际或者说其脱离能够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也。如何才能使未来的种子不脱离客观实际,不脱离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里?笔者以为,能够“事先”找那个“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能够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笔者以为,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需要“事先”搞清楚我们需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未来,虽然能否得到一个未来常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如果没有需要、没有目的肯定不成。比如,对于起来来说,其目的或需要无疑需要资本的增殖,而对于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来说,其目的或需要的无疑是其经济的发展。于是,如何实现资本的增殖,经济的发展便成为目的或需要。诚然,只是目的之一,而非唯一目的或是最终的目的也。
为什么说资本增殖和经济发展只是目的或需要之一而不是最终目的?诚然,不因为别的,就因为人、企业和国家均不应该成为增殖的机器,均不应该成为金钱或财富的奴隶。那么,我们的最终目的似乎什么?当然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增殖或可持续发展了。正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叫“无后”?当然是祖宗的鲜货不可持续,难以维系下去的意思了。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我亲爱的读者,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世界,能否实现可持续增殖、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根本,其他的事情都应该围绕着这个根本而展开。换言之,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只贪图一大一地的得失,一时一地的痛快,那是十分愚蠢的事情,当然也是终究不会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的了。这样,笔者也就把人生目标、经济体的目标确定了下来。
有了上述目标也就等于有了未来的种子,但把未来的种子播种在哪里,播种在哪里最具有生命力,也无疑是一个必须得“事先”搞清楚的问题也。那么,什么又是能够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笔者以为,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需要“事先”搞清楚万事万物是如何实现增殖与可持续增殖,是如何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这是因为,可持续增殖和可持续发展又是建立在增殖、发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如果实现不了增殖、发展,也就谈不到“可持续增殖”与“可持续发展”。
02·凭什么说各种资源是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
关于资本究竟、到底是怎么产生的问题理论界有两种,一种是前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说”,一种是资本主义的“资本是投入的产物说”。笔者以为,上述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原因是都没有搞清楚资本与资源的关系。
请问,什么是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劳动或价值一旦有了剩余就变成什么了?诚然,它们统统都变成了资源也。这是因为,“劳动”的“价值”就在于能够被使用而不在于“剩余”,如果出现了“剩余”那就自然变成了资源了。再问,“劳动”又是一种什么东西?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劳动”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资本者也,而且还是任何一个企业和企业的商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的一种资本者也。如果“劳动”本来就是一种“资本”的话,那又何谈什么“转化为资本”的问题呢?
至于资本主义的“资本是投入的产物”那就更站不住脚了。请问,“投入”是一种什么东西?当然是资本了。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学也就自然陷入了“资本是资本的产物”的逻辑矛盾中,就像“我是由我自己养的”一样的愚蠢。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一种东西的自身都生产不了自己,而一定是由比它在先的母体生产的,就像婴儿是由婴儿的母亲生产的道理一样。可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却说“资本是资本的产物”。这符合辩证法吗?诚然,不符合。那么,资本是由谁生产的?
可以肯定,资本是由“资本的母亲”生产。那么,什么又是资本的母亲?笔者经过30多年的研究发现,资本的母亲不是别的,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源者也。这个结论又是怎么得出来的?(1)在人类产生之前没有所谓资本,有的只有是各种资源。(2)人类产生之后有了人类学、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和剩余劳动资源,为劳动和剩余劳动资源转化为资本创造了条件。(3)剩余产品的交换使用于商品生产的资源具有了资本的性质与意义。前提:交换的结果必须得有价值剩余。
以上可以充分地证明,资本就是由各种资源转化或演化而来的。当然,如果说资本是由资源“生产”的也可以。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能够播种下经济未来的土壤不是别的,正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各种资源者也。
03·凭什么说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主要指社会资源?
能够认识到能够播种下未来种子的土壤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资源,无疑是人类之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一个大事件,它不仅消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矛盾与对立,也把它们两者的学问一起统一在了《资源论》的旗帜下。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上述“统一”理解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
正由于如此,笔者在若干年前就撰写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应统一》之一文。不仅如此,它还使我们认识到,资源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资源是资本之母。诚然,我这里讲的资源不只是指自然资源,而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源、无形资源,因为对社会资源、无形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比如对规律资源、程序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由于规律资源、程序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不会有资本,也不会有经济,更不会有站在历史层次与意义上的经济未来,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确实就是能够播种经济未来的土壤而不是别的。如果离开了各种资源,企业的资本能实现增殖与可持续增殖吗?如果离开了各种资源,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了。为此,为了能够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我们就需要而且必须得把企业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播种在各种资源的土壤里,否则人类就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于这一点,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和无可置疑的客观事实,是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无法否认的。于是,又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我们如何才能够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未来的播种在所谓“各种资源”的土壤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的土壤都能够播种下未来的种子。比如,我们就不能将未来的种子播种到别人的、人家的、资源的土壤里。即使人家允许我们播种,那也是有条件的。诚然,这里面很有学问,但有一定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均离不开对各种资源的利用。
04·凭什么说能够播种未来种子的土壤主要指制度资源?
前面已经讲到,所谓“资本资源”就是业已失去了资本性质与意义的那些资本——失去资本性的资本转化成资源而不再有资本性。于是,问题便出来了,那就是好端端的资本为何会转化为资源?是啊,为什么呢?笔者以为,一定是由于资本脱离了资源的土壤者也。什么意思?就是说当资本的种子脱离了资源的土壤时它就会失去增殖性质,也就不要说可持续增殖的问题了。这就像是由于某种原因,种子被暴露或被人从土壤里给刨了出来,用不了多久便会失去生命大道理一样。
诚然,这里讲的资源主要指社会资源、无形资源、制度资源、科技资源和文化资源者也。这是因为,自然资源对于企业、管理者者来说虽然也非常重要,但它们还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其自然资源即便是非常丰富,那也不是能播种下自己美好未来种子的土壤。这也是一些自然自然非常丰富的非洲国家为什么吸引不了太多投资的原因。当然,这也是我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西部地区为什么很难吸引到很太多投资的一个原因者也。
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带着现金到你们国家、地区投资的人还需要给这个国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送礼,而当他们或它们有了产出的时候也需要给这个国家和地方的官员们送礼才能够把产品销售出去,这样的国家和地区是能够播种经济未来的土壤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而事实上是,不要说非洲,就是在我们国家的一些西部地区,投资和销售产品需要先送礼的事情屡见不鲜。别看他们成天喊着吸引外资的口号,当人们一旦把资金投放到他们那里时,想再撤资就不那么容易了。
您不用往太远里走,只要往西一点出了北京您就知道那里的官员都有多少道行了,不信就去领教领教。为什么有人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恶之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否可以这样说,但凡其经济社会发展不起来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肯定有问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便是皮裤没有毛。而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投入够他们榨取的?即使扣除了被他们榨取的以后多少还有点剩余也不能往那里投,因为不够生气的。
因此,为了能够得到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需要“事先”为自己的未来的种子找到一块适合其播种的土壤,而它不是别的,正是其经济社会制度是否适合未来种子的生根、开花、结果也。未来的种子是否也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我们是否也需要对未来的种子进行必要的田间管理?是的,同样是需要的。但是,如果其经济社会制度有问题,再多的努力都白搭。那么,我们又该用什么去考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是否适宜未来的种子的生长?
把未来的种子播种在哪里?——如何做事先诸葛亮(10)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