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机会(2)


    前段时间,新闻学院的同学聚会,很多毕业后就再没见过的同学碰面,聊起近况的时候都很惊奇:“你是我们班上看起来最不可能在一个单位干十年的人,你多不安分啊,可是那么多看起来比你安分得多的人都不断地在换工作,你倒一直呆在那里整整十年!”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惊讶。从我在报社呆的第五、第六、第七……一直到第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人会有同样的惊讶表达他们的意外。
 
    对此,我的回答都是“我喜欢”,没错,尽管我喜欢刺激,喜欢挑战,喜欢不断再有所成绩后再寻求更高的成绩,但是比上述这些更重要的是,我喜欢这份工作,我喜欢这张报纸,我喜欢看见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出现在文末或是版头。在过去十年里,这种喜欢一直没有变过。
 
    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特别是当最近几年接触了不少毕业后把理想揣进裤兜、把生存寄与钱包的年轻人后,益发觉得,能在离开校门后的第一天就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多么值得庆祝。
 
    在报社工作这十年,我当了两年社会新闻机动记者,三年国内新闻深度记者,五年文娱新闻执行主编,无论职位和领域怎么变化,我对这份工作和这张报纸的喜爱都没有降低,它让我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强烈兴趣,对变迁生活的敏锐感知,以及对内心想法的坦率表达——这是新闻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最大益处,它让我保留个性的同时,目睹大千世界的人情冷暖;它让我在追求真实的同时,面对灯红酒绿的浮华喧嚣;它让我在偶尔迷醉的同时,听到来自内心的平缓心跳。
 
    对,这就是一份喜欢的工作带给人的益处:它让人真正投入地去爱,去争取,去努力面对好坏黑白各种结果,最重要的是,它让人成长。
 
    这份成长的作用是,无论这个单位在过去十年是顺或不顺,无论这张报纸的影响力是提高还是减退,无论它在市场上要经历同城对手还是新媒体的冲击,我都有足够的定力做自己份内的事——当机动记者时,我能写好豆腐块,当深度记者时,我能完成整版调查,当执行主编时,我能和记者编辑一起做好版面……在我所能及的范围里,尽力做到更好,就是我对这份工作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我父母的耳濡目染以及书本上文字的共同作用。
 
    工作就是工作,在飞黄腾达时它不见得有多高贵,在节节败退时也不见得有多卑微。
 
    这十年里,我不会像有的人那样特别把自己当回事,但也不像有的人那样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我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张嘴闭嘴谈钱,但也不会像有的人那样对挣钱的艰辛毫无感知;在北青报风头正旺时,有我的一点贡献,在北青报步履艰难时,我也没有退缩。“我对得起我挣得这份钱”这样的话,从来不会在我脑海中出现,因为世间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达成某个理想,理想值多少钱一斤合算呢?结果我得到的经常比预期的多很多。
 
    但是我会硬邦邦地说:我对得起在北青报工作的这十年锦绣年华,北青报也同样对得起我在这栋大楼里打拼的十年青春——这是这份工作和我个人的相互尊重和承认。很庆幸,我们双方都互相给予和得到了。正因为这样,在得到另一个工作机会的时候,我才会没有太多的顾忌和遗憾——能够不带遗憾地迎接下一个挑战,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有人说想法简单的人更容易成功,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只有心无旁骛、单纯直接的人,才能敏锐的发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且抓住它。
 
    这几天跟朋友聊天,朋友说我幸运。没错,十年前进北青报我就够幸运的,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翻翻以前的帖子,看看我是怎么留在报社的,看看这份幸运究竟是用什么堆积起来的——好在这十年我没什么变化,所以我又很幸运地得到了第二次机会。
 
    还有人说写这帖子你不怕别人说你炫耀?我还真不怕,为什么要怕?很多人觉得现在要想做事,要么靠金钱,要么靠权力,要么靠人际关系,那好吧,至少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在这个世界上,有些成功是可以堂堂正正地依靠勤奋、毅力、恒心和智慧来得到的。
 
    而且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