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印度电影我们欠缺什么?


相对于印度电影我们欠缺什么

文/王水雄

最近看的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的教育片。一个有拼写障碍的天才,如果不是因为有好的老师,也许就此湮没无闻,或者走上歧路。拼写能力与语言能力直接相关,语言的确是人们进行思维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条件,但是并不必然是非常基础性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这个世界,但我们的感受能力并不完全地来自于语言。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要强,女生的左脑似乎比男生的左脑开发和成熟得早,这导致了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在早期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是生活和竞争的全部,只要男性的语言思维能够跟上来,一切都能发生改变。男性也许是右脑更加发达的动物?而右脑的开发是跟活动相关的,更多的活动有利于右脑更好地开发。

电影里面的主角明显地右脑更为发达,甚至高于一般的人,但是左脑相对落后,缺乏最基本的拼写能力、语言能力。因为不断地遭遇到批评,所以表现出来对许多命令的抗拒。由此也带来了老师和父亲更进一步的批评和粗暴对待。周围充满了嘲笑,无论是在邻里还是在学校都是如此。

在此停留一下:当我们去排斥别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我们没有发现些什么,我们在淹没什么。我们拒绝进入到别人的思维中去,我们在阻碍天才的发展。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电影,也是一部能够给人们带来深刻启发的作品。它的成就甚至要高于《雨人》。“地球上的星星”指的就是孩子,包括哪些启智儿(the disadvantaged children,这个翻译非常好)。这部电影应该获得必要的奖项,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印度人阿米尔·汗的不少电影是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这个人的不少电影作品都很精良。也许印度存在的教育问题,中国也同样存在。

有必要让社会科学进入到电影之中去,这样想的人应该很多,我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中国电影需要在这段时间里进行这样的融合,因为这是一个产业的问题,是一个文化战略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我国目前的所谓主流电影,这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欠缺的。中国主流电影似乎欠缺把真正的宗教元素、思想元素、精神元素贯彻进来的能力。所有这些不能归罪于我们国家的电影审查制度,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因为中国有着异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着多元化的、令人类异常赞叹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