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理想教育图景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有人说一本书就是一幅理想教育图景。《窗边的小豆豆》就是一部充满教育愿想的名著,我被书中主人公小豆豆的天真活泼所牵动,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了教育孩子的各种途径,书中很多教育生活细节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让我震撼。我觉得书中不仅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是对教育创新的一种省悟。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作者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教育故事。小豆豆上小学一年级,非常调皮,上课从不安静,整天蹿来蹦去,站在窗户旁边,经常与路旁的艺人打招呼,发现有趣的事儿就马上凑上去,被大家认为是“多动症”的学生。但小豆豆却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思考,来到“巴学园”后,在小林宗作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无拘无束地发展了自己的天性,从顽皮、捣蛋的“小淘气”,逐渐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书中小林宗作校长,他到过欧洲许多国家,学习了现代教育的典范,回国后致力于教育方法的研究,于1937年创办了巴学园。小林校长的教育思想是:每个人都有优秀的品质,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发现孩子的优良品质,并把他们的优点发扬光大,并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50多个孩子生活在巴学园里,在小林校长的精心关照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安心上学,快乐学习;每个人都可以爬自己的树;每个人都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每个人都可以有时间说话,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每个人都可以趴在地上用粉笔随意作画。在这里,每个人的特长都得以展现,每个人的个性都得以张扬,每个人的成功意念都得以坚定。所有的孩子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真诚待人,善良做人。
这使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深刻反省,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我们都是老师,就要给寻梦的孩子吹开心灵的迷雾,在他们心里点燃求知的欲望,激励自己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巴学园作为一所学校成功在于:当别的孩子说,这个学校是破学校时,孩子们一起喊:“这是一所好学校。”
巴学园里更充满了人文关爱,小林校长见着小豆豆就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支撑着自己,假如当时小豆豆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宗作校长,可能她一直都会贴有“坏孩子”的标签,被人称为LD孩子。小林宗作校长非常懂孩子,尊重孩子,拥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怀。初次见面就让豆豆自己整整说了四个小时感兴趣的话题。这是一般校长、老师认为简单,却一直也做不到的。当小豆豆的钱包掉进厕所后,自己找工具捞取,一些脏东西捞上来时,校长见到说:“弄完以后,把这些全都放回去。”把小豆豆当作一个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而不是批评,训斥。给人一种尊重、信任和心理安全,更是一种侵润灵魂的暖流,激励着你一定要做好任何事情。
同时他还细心呵护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书中的高桥君就是一个侏儒症儿童,小林校长见着高桥君就说“你绝对能做到”。在小林校长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很多校长、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所渴盼,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进入巴学园学习生活,那该有多好!
巴学园十分重视学生兴趣,每天学生自己根据当天的心情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上课时,把所有的课都写在黑板上,并把每一节课的学习要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从自己喜欢的哪门课开始学习,有的上语文,数学,美术,读书,作文,做实验,做体操……学生们学习得很轻松,很开心,上课是自习为主,弄不懂的知识去找老师询问。鲁迅曾说过:“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是创新思维的源头。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口头理论,孩子在自己的时空里,根据兴趣爱好,自由质疑、猜想、尝试……这同样是一种教育最底层不竭的力量。
我们平日里总说激发学生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是谁又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果真换位思考呢?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都十分吝啬。课堂成为老师贩卖知识的“商店”,一味的灌输,没有质疑的声音,没有讨论的机会,没有动手的实践,学生们根本就没有自由的思想,只有强制的顺从,这样的教育是不可能发展孩子能力。我作为一名老师,想到这里,心中总有一丝担忧……
巴学园里活动丰富多样。小林宗作校长对老师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平日里,老师与学生一起散步,轻轻松松地学习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时时刻刻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自然,疑问自然,思考自然,感受自然的节奏,感悟自然的灵性,保持自然的性格。同时让学生爬树,露营,旅游,慰问,读书,学韵律操,讲故事,开运动会,学种庄稼,还让学生到小溪边野炊,大海边游泳、墓地里扮鬼……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教育的内涵更丰富,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让学生正确把握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目前,举国上下都在如火如荼地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哪能离得开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不要把学生禁锢在课本和教材中。应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力研发校本实践教程,给孩子们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要深深吸引学生并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丰富的课外活动是教育成功标志的重要砝码。可是今天一些学校的孩子就是因为怕出事故,谢绝了一切有安全隐患的集体活动,因噎废食……教育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可不是孩子的生活为了教育呀!在巴学园里,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巴学园就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令人向往……
读完此书,让我的心灵得到洗涤,给我的脚步增添力量,让我的内心永远怀着找寻理想教育的冲动,不断眺望远方的目标,寻求对教育理解的突围,用一种敏睿的思考,调试着自己教育生活的轨迹,一步步向着心中美好的教育图景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