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大盘连续逼空强势上涨,量价齐升,短短十余天上涨500点,站到3000点大关之上,最高达到3073点。十月份大涨行情不但为四季度行情开了好头,而且迅速积聚市场人气,修复市场指标,为新一轮牛市启动奠定了基础。十月份大盘有三个特点:一是自2009年8月份以来一直处于压抑状态的蓝筹股强势轮动上涨,牵引大盘指数急升;二是权重股与中小盘概念股之间形成了跷跷板效应,权重股涨时中小盘股跌,中小盘股涨时权重股跌;三是主力资金抢筹,成交量迅速放大,10月份沪市每天平均成交量达到2337亿,几乎是9月日平均成交量1249亿元的2倍。
一轮大牛市的启动,往往需要经济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三方面共同发生质变方可。当前是一轮大牛市的初始阶段吗?
一、经济基本面分析:
从经济基本面分析,虽然三季度GDP仍处于下滑状态,但是下滑速度已经减缓,特别是经济先行指标PMI在连续下滑后,最近三个月都在攀升,预示着未来经济将有较好的表现。在GDP构成中,消费增长稳定,前三季度增速为18%;在投资和出口方面,我国经济抗住房地产调控升级、国内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投资和出口都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投资前三季度增长24%,出口虽然增速下降很快,但是近三个月出口额基本保持在1450亿美元左右。
据多家机构预测,经济下滑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今年4季度或明年一季度经济将见底。上述判断是机构发动10月份攻势的信心之源,也是各界投资者普遍认为牛市已经启动的主要依据。经济现状如此乐观吗?我认为未来经济发展仍有许多不确定利空因素,经济增长可能有反复:
1、今年三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3%,未来还将继续升值。这将对我国出口造成很大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将从今年四季度开始逐渐显现出来,2011年的出口形势不容过分乐观。
2、近期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农产品价格飙升,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都将面临严重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今年9月份CPI为3.6,创年内新高。预计4季度CPI至少为3.8,超过4.0的可能性很大,甚至有机构预测将达到4,4。若如此,不排除年内将继续下调准备金率并加息。这将大大阻碍经济复苏。
3、通胀压力加大,2011年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从适度宽松转向中性,甚至可能阶段性转向适度从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增加国民收入、促进消费”的战略规划,可能因通胀加剧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4、房地产调控仍将不断升级,未来半年内转向的可能性很小,将抑制投资和消费。当前各主要城市房价依然坚挺,政府很可能在近期继续出台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
5、9月份消费、出口、PMI等数据虽然比较理想,但是其中有季节性因素。
6、长期看来,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欧美经济下滑已成定局,我国出口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严峻。
7、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很快,有2009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基数较低的因素在内。2011年GDP增长将建立在较高的增长基数基础上。
虽然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但是通胀形势比预想的严峻,且美国近期重启量化宽松政策并逼迫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利空因素增多,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增长动力远远不如2006年和2007年初。此外,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10月份各城市新出房屋限售令对房地产销售的不利影响,10月份加息对相关行业的不利影响,均有滞后性,不利影响至少要在一、两个季度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所以之前机构普遍预测的“2011年一季度经济见底”的结论可能是错误的。如果通货膨胀短期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导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若如此,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很难保持平稳增长。
二、资金面分析:
三季度以来,房地产调控从房地产市场挤出部分投机资金,通货膨胀加剧从银行挤出部分居民储蓄;央行目前仍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急升、美元大幅度贬值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急速涌入;新批准成立多家证券基金;大盘股发行速度减缓;股市技术指标修复、牛市预期提升吸引大量资金进入┉┉上述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催生了10月份大盘量价齐升的急涨行情。本周二,美联储召开金融会议,将确定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细节,如果未来6个月美联储新投放货币总规模低于5000亿美金,将低于外界预期,应该会引起美元中期上涨,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国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略超预期,新投放货币量低于预期的可能性大。若如此,国际热钱短期内流入国内股市的速度将减缓。对于国内市场资金面来说,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国际因素的影响只是次要因素,关键要看我国央行在今年年底将公布的2011年货币政策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近期央行突然加息,表明管理通胀已经取代保增长,成为央行当前的最主要调控任务,明年央行很可能会缩减信贷投放规模,若缩减过多,必将对大盘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政策面分析:
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长久为继,未来若干年,我国都将处于经济转型期。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效率普遍低下,经济转型是要付出大代价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期间应有很多反复。在这种背景下,期盼短期内再出一轮象2007年那样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是不现实的。2011年,除非经济急转直下,或者主要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度滑落,否则房地产调控难以放松,更不要说转向了。房地产起不来,金融、建材、建筑、钢材、化工等多个行业的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大盘上涨空间有限。此外,三季度以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的严峻程度超出预期,国外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动摇中央决策层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心,并坚定中央决策层继续严格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综上分析,四季度的国内通货膨胀形势、我国央行2011年货币政策思路、四季度房地产调控的升级程度、美元中期走势这四大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影响大盘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决定大盘中期走势。
总的判断是:2011年一季度我国经济未必见底;2011年我国经济走势的波动性较大,不同季度的GDP增长可能有所反复。2011年股市的上升仍属于熊市反弹,不是大牛市的主升浪,股市的上升幅度不容高估。
当然,股市永恒不变的真理是“涨多了、涨久了要跌一跌,跌多了、跌久了要涨一涨”。股市自2009年7月份以来调整了一年多,目前人心普遍思涨,且经济数据还不错,机构顺水推舟做波年底的“吃饭行情”。然后再涨一涨,看一看,如果经济形势比预期好,就多涨一些,如果形势不好,马上拉腿就跑。初步判断:只要四季度通货膨胀上涨幅度不超预期,年内不再加息或上调准备金率,十一月大盘应再创新高、窄幅震荡盘整;十二月大盘以上涨为主;明年一季度行情要依据央行2011年货币政策思路来判断,上涨的可能大;二季度以后行情要谨慎。
近期有几个市场现象可以佐证我的上述判断:一是期指波动频繁,涨得快跌得更快,说明多头信心不足,投机心理强;二是近日社保机构开始减仓,华夏、易方达基金也开始减仓;三是基金仓位已达高位,接近牛市水平;四是十月份行情上升过猛,成交量放大过快,感觉主力缺少长远打算。
通过波浪理论分析,大盘目前所处位置及后市发展有三种可能:
1、可能性一:大盘从2007年10月份6124点至2010年7月份2319点,已经完成A-B-C三浪调整。目前正在走反弹X浪。X浪为a-b-c三浪结构,预计时间周期不超过17个月,因为2008年10月1664点至2009年8月3478点反弹历时10个月,所以X浪上涨周期为10个月的可能性大。X浪的上涨高度预计在4000-5000点之间。之后,大盘将再度向下调整,走第二重A-B-C调整浪,历时可能三年左右,最低点位应可见到2000点附近,2014年之前大盘难有大行情。按照上述判断,大盘目前可能走在a浪的尾部,或者在走b浪,大盘11月份在2850——3150区间窄幅震荡可能性大,以完成b浪调整,然后12月份开始走c浪反弹,持续时间约至明年二季度。
2、可能性二:大盘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至2008年10月份的1664点,已经完成对之前超级主升浪的调整。2008年10月1664点至2009年8月份3478点为新一轮主升浪的第一子浪,3478点至2010年7月份2319点为新一轮主升浪的第二调整子浪。自2319点以来,正在走将持续至少一年半的第三主升子浪,目前应走在第三子浪中的第一小浪的尾段。若如此, 11月中下旬、12月大盘将以调整为主,调整点位可能到2650点以下。2011年大盘将展开浩浩荡荡的主升行情,至少突破5000点,冲过6124点也不无可能。
3、可能性三:大盘自3478点以来,运动在扩散三角形内。为终结倾斜三角形,是自6124点以来A-B-C调整浪的C浪。C浪为扩散三角形,分a-b-c-d-e五浪,大盘现运行在d浪尾部。按照这种判断,11月份大盘应先扬后抑,中旬左右开始向下,运行e浪,e浪的正常运行时间约5-6个月,目标点位2200点左右。
上述三种判断中,第二种判断一直是市场的主流观点。我之前一直认可第三种判断。但是,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并考虑到10月份大量主力资金入场、机构需要一波“吃饭行情”,我认为只要短期内国内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或突发其它重大利空,大盘运行第一种走势的可能性大。当然,如果10月份国内通货膨胀大幅度超出预期,央行年内再次加息并上调准备金率,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思路从适度宽松转向从紧,大盘运行第二种走势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不管上述哪种判断,大盘在3100点附近向下调整都是大概率事件,建议届时减仓观望,规避风险,待调整结束、走势明朗之后再度入场。
如果未来大盘向上,虽然多数股票会上涨,但是应不属于普涨的牛市行情,多数个股仍会跑输大盘。可多关注低估值的金融股和符合“十二五规划”的大消费股、新兴产业概念股,特别关注券商、电动汽车概念、物联网、电子支付、核电、节能减排、连锁商业、医疗器械等板块。
如果大盘向下,你又不舍得离开市场,那么可重点关注重组板块,和符合“十二五规划”、有实际高成长业绩支撑、有高送转可能的次新中小盘股。
20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