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高房价的抗性为什么这么大?


              遏制高房价的抗性为什么这么大?

NO:585

刚过去的十月,可以说是“围城”的十月。

11 10 日,兰州成为计划实行“限购”的第十六个城市。有住建部的消息人士透露,凡是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都要求落实国务院实行的限购措施,初步计划不少于 30 个城市。就是说,中国能够称得上大中城市的,也不过就 70个不到,其中至少一半要被“限购”。

   与此同时,据2010 11 9 日东方早报报道,11城市127项目推迟开盘。

北京规定预售房须明确优惠幅度和自留房源。

------

一,十月“围城”效果。

在系列严厉新政的打击下,而中国房价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上涨。

2010 11 10日新华网报道,国家统计局 10 日发布数据,10 月份全国70 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0.2%,涨 幅 比上月缩小 0.3 个百分点。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38070 亿元,同比增长 36.5%;房屋施工面积 36.98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28.3%;房屋竣工面积4.20 亿平方米,增长 11.4%1-10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7.24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9.1%,销售额 3.7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3%10 月份,全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8.6%,环比上涨 0.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 11.9%10 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3.57,比 9月份提高 0.05 点,比去年同期提高 1.54 点。

应该说,二次调控还是初见成效。以上数据说明,10 月份 70 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虽同比上涨 8.6%,但环比上涨 0.2%,涨幅比 9 月份分别缩小 0.5 个和 0.3 个百分点;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 11.2%,销售额环比下降 7.7%

二 ,遏制高房价的抗性为什么这么大?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楼市“拐点论”不成立 。近期一些主要城市的销售量在下降,但并非进入了“拐点”。

中国房地产营销实战专家姜仁说,中国房价真的要跌下来很难,原因是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至少以下十几种情况是影响遏制高房价的抗性这么大的实际因素:

    1、中国经济进入快车道,其增长的发展趋势一直未变。这是最重要核心点。没有一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房价是下跌的。

    2、房屋消费是民生中重大居住消费活动,其居民收入增长的趋势未变。快速的增长会淡化下跌的真实动力。

3、中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趋势未变。目前城市化率约为45%,远未达到6570%的饱和度,还有1520年的大规模建设期。

4、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方向未变,是拉动内需,创生增值的要素之一。

5、中国房地产房屋刚需和改善需求依然庞大,是房地产需求内因。需求没有消失和减弱,只是被政策层面第三者来抑制,潜在的需求再次“被积压”了。抑制的久了,终究会爆发。

6、中国土地政策。土地财政基本方针没有变化,老百姓只能从开发商手中买房,而且买的还是几十年的使用权。

7、宽松的货币政策未变。印钞机从未停歇过,一直在推动着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

    8、地方政府严重依赖房地产税收之现状未变。

9、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其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功能没有发生改变。

10、房产投资保值增值的功能未变,成为有钱人“投资沃土”。

   11、民间资金投资渠道依然有限,热钱偷着来,来了也无处去,就转入了地产。

   中国地产问题很多,但快速发展着是主流,其中又矛盾着,坎坷着。

三,民生住房问题已见曙光。

2010 11 12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任志强在《任你评说》上海新书见面会上指出,房地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买房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针对“新政下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这一问题,任志强表示:“小的波动会有,但不会有大的下降。长期情况下来看以后还有更多的需求出来。任志强表示:“买房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关键是政府怎么让他买得起,这是政府要解决的问题。

2010 11 8 日新华网报道,中国将制定基本住房保障法。

住建部已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住房保障法的起草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0 年立法计划,并已形成基本住房保障法征求意见稿。该稿规定了城镇基本住房保障标准、范围、方式,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住房租赁补贴,土地、财政、税收与金融支持,基本住房保障的组织落实,农村住房保障制度等。

因而值得欣慰的是,民生住房问题已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