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价遇上通胀
文/管益忻
近年来房价的一路飞涨,使得普通老百姓都自觉不自觉地将房价上涨当成了平常事儿。全球范围内的货币超过发,已然使得通胀经济成为了时下从学者到老百姓之间的共识——很少有人认为未来的房价会下跌。而在此刻,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房价上涨的时候,突然再冒出一个人来说什么未来两年内房价会下跌50%甚至80%,人们肯定会觉得这人是在做白日梦。其实早已有官员对媒体如此这般的公开表态:房价下跌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想!此话不错,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说,对房价的打压措施显然没有从9·29新政——新国五条出台终止,之后陆续跟进的打压政策,首先是对京城周边燕郊楼市的一套房首付50%的狠招儿,随后跟进的更是河北环京城市的完全限外——银行对外地人购房一律不提供贷款。然而,北京地区银行的完全限贷措施,倒更是给早已处在焦灼状态的京城楼市添了一把火——近日,北京已有一些银行的部分支行停止发放个人房贷。等等诸如此类,直接调控或是间接影响楼市交易量价的政策措施,的确是给受到强烈通胀预期影响下的中国楼市浇上了一盆又一盆的凉水。然而事实却如11·15上海28层高楼火灾——尽管出动上千名消防警力灭火——依然难以起到作用一样,上述政策“凉水”相对于已经大火特火了的中国楼市,显然犹如杯水车薪,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抑制作用。
但当我们谈到房价上涨之难抑之势的时候,就不得不探讨价格现象背后的规律。不论如何,商品价格总是供求关系的表象反映。而决定楼市供求关系的关键问题,一个是保障房供应,再一个就是用以商品房开发的建设用地供应问题。
关于保障房,尽管国家层面及至各地方政府,都在经历完2009年度的房价大涨之后,纷纷出面表态要加大保障房用地供应及其建设进度的具体目标,但在这些目标的真正落实,则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就各地方政府辖区内的保障房实际供应量而言,少有能够完成年度计划的城市。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已开工410万套,占计划的70%;建成175万套,占目标的30%。1~8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4700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0%,其中中央财政69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已经全部下达。
而关于住宅建设用地供应问题,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现有的土地制度之下的小产权房问题;其次是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的同地、同权、同价问题。所谓小产权房,也叫没有产权的房子,或曰国家不承认产权的房子,也就是“非法交易”的房子。对此,也有人认为,在科学合理的地价补偿配套工程制度完善的情况下,小产权房的转正必然会成为平抑房价的一大法宝。而关于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的同地、同权、同价问题,尽管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其实现的确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但它也必然是城乡一体化改革的目标与终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