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场启示


靶场风云
一个艳阳高照、秋高气爽的丽日中午,我骑上电动车,出城南行,目的地是老家,却误入“歧途”走进了靶场。因为心中无挂碍,心情就象这秋日艳阳一般,朗照乾坤,光耀五州,所以注意力、感知力、思考力、接受力就特别强。陈村南地的靶场,我曾经路过无数次都没进去过,今天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线,却被它荒凉的外表所吸引,竟有了进去一看的冲动。
看着凄凄荒草在微风中颤抖,再注视过去为军事训练设置的一些至今已明显破败的设施建筑,我似乎能感受到几十年前这里曾上演过的一幕幕枪林弹雨。
记得小时候,每听到靶场响起枪声,就有一些大孩子们呦喝着要去捡弹壳,他们也确实捡回来许多弹壳,黄艳艳、亮晶晶,还有从土里刨出来的弹头。有时幸运时还会捡到更大点儿的机枪弹壳,还说那是纯铜的,这绝对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当做宝贝四处炫耀并引以自豪。我因为年龄小,一直没被大人批准去过。总是在他们走时充分发挥想向力,想象着他们是怎样在那儿捡弹壳,又是怎样刨弹头的,想向他们捡到稀罕物时的那种高兴劲儿。那个时候,三天两头打枪,不是部队就是民兵,我是多么想也能亲自捡一次弹壳呀。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我随大人一块儿进城路过靶场,正碰上头天晚上有实弹演习,等我们路过时,已经没了人影,却意外地发现散落在地上的弹壳。因为意外,所以就格外高兴,虽然捡的不多,但这足以让我高兴个够。更令我能在别的小朋友面前引以自豪的是我还捡到了一颗没有发射的真子弹和一个弹夹。真子弹当时就被父亲没收了,说这东西危险,小孩子不能玩,弹夹可以保留。你说我有多骄傲?
现在看着眼前的景象,荒草满地,设施败落,靶场里大片土地都已种上了农作物和蔬菜,只有象小山一样的大土堆,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毅然挺立在耀眼的阳光中,显得孤独又苍老。我问牧羊的老者:“现在还有人打靶吗?这房子又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老者说,有时也打,不过就是次数太少,人也少。房子是有些军人家属在这里种菜时用一下。
我们县过去曾驻扎过一个团的兵力,三个营延公路分三个地方安营扎寨。这个靶场不仅是全团和全县民兵的实弹演习场地,周边县也有部队经常前来交流。那时全民皆兵,场面非常宏大,自从大裁军后这里就开始冷落,现在我县过去的团部早已更名为教导大队,跟本谈不上什么兵力。现在是科技强军,我国的军备事业发展迅速,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离人类越来越远。
战争真的离人类越来越远了吗?
我又找到了刚参加工作不久时随单位来这里打过一次靶的地方,夕日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浓密的树荫遮天盖地,树影婆娑。我找到了当年我曾射击过的第八个射击位。蹲下来,手做举枪动作。可是远处迎接我的只有荒草和刺眼的阳光。夕日的枪声又在耳畔响起,眼前却物是人非。
美国历史上从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人民就基本上全部告别了战争。与美国人参加的所谓联合国部队有关的战争,士兵只在别人的国土上弛骋,炮火也只在别人的国土上爆炸、开花。生也罢,死也罢,胜也罢,败也罢,那只是雇佣兵的事儿,是部队的事儿。美国的爸爸们、妈妈们、孩子们最多就是撕心裂肺的思念自己的亲人。但是起码很安全。可是中国人在经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内战炮火后,却在近代战争中被逼的要全民皆兵,男女老幼全部参战,以抵御外族入侵。为什么?为什么中国的爸爸们、妈妈们、孩子们就不能有一个安全祥和的家?答案只有一个,因为我们穷。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为了摆脱贫穷,我们大搞改革开放;为了走上富裕的道路,我们招商引资;为了过上小康生活,我们大搞市场经济。为了不再受欺负,我们坚决御敌于国门之外,痛打洋鬼子。
不是吗?“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财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还有死亡和坟墓,但一定要在国门之外。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