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职的逻辑--分配制度的思考


       虽身处事业单位,但如同泥菩萨过河样,却自身不保。真不是来到这里学中国石油来哭穷的,而真是既穷又囧,从教以来就没富裕过,一直挣扎在平均水平之下。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了,为何更多的知识分子越来越穷酸,越来越边缘化和弱势化?

       湖北是穷省办大教育。别说和国际接轨了,就是自家过日子都成问题。且问百年大计,从哪下手。而长工职自从搬到武汉后,规模确实是越来越大,但是队伍建制越来越乱,就好比一个人,都是脑袋,就已只有一条腿和别人赛跑,在武汉这一圈内比,比不过别人,更不要和圈外比了。早在年初时,中央关于绩效工资早已发文已表重视与慰问。学校关于定岗定编制度也开展一段时间。

      可是通过讨论稿,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为何把辅导员编到教师岗位里?用意何在?是顺民意,还是看天理或是照顾某些特殊人?

      二、我们尊重权力也尊重职称,学校这几年的发展是牺牲了一批人去成就了一批人。但第一为何此时此刻高级职称门槛不高,低级职称门槛不低,还要拉大等级制度,制造矛盾和不公平?教授、讲师、助教更多像是买办的头衔。首先在这里都有欺负和压榨,何谈教育公平性。       

      三、学校参加评估是为了理清体制,发展教育事业。非教学岗位职员已经占用大量资源,而教师劳动量大、技能要求高、却待遇低,边缘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老师的课时一周24节多者30节课。是想一天站四个小时,连站五天下来看看,还不算别的工作,完全是消耗生命。另一边,有的人只是开开门,看看报,喝喝水,聊聊天,消磨消磨时间,打发打发人生,不是皇帝胜过皇帝。颇具讽刺意味,有些湖北省私办学校给教师一个月5000元工资,是我们的2.8倍左右。我们的茶几上摆的有杯具也有洗具。因此对于评估也成为剃头刀子,现在也是两种心态。领导希望顺利过关,教师希望有所改善。

      虽一一不可历数,然 时代不属于剥削阶级。为何越来越多的能人在完成财富积累之后,兴办教育都成为其最后选择的事业。从能人到富人再到善人,这不仅是人生的经历,更是人生的精彩。历代总理都有很浓的教育情结,以及科技强国之心。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