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爷们儿不爷们!
昨晚,我与妻友三位老人拎着大包小包在小区门前拦“的”送客,冷不防一青年男子驱车进小区,尽管我们急忙躲闪,还是慢了半拍,车内男子探头怒斥:“没看见有车要进?”
“不就耽误你2秒钟时间吗?”我道。
“还不站一边儿去!”那男子从车窗内伸出强壮的头颅,不耐烦地吼叫着。
非常漂亮的奥拓!非常地道的北京话!非常纯正的北京爷们儿!
看着那壮汉挥舞着壮臂,我等老朽哪敢与之争论,赶快闪躲路旁。
“北京人怎么这么野蛮?”来自革命老区的画家朋友回头确认那人已经远去后,才敢发出一声感叹……
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近十年之久,像这样的场景早已屡见不鲜:
在路边打的,“的爷”空车拒载不是新鲜事,即便让你上车,也不乏满嘴粗言秽语者。“操”不离口,“他妈的”成为频率最高的口头禅。更有甚者,碰上堵车,有些“的爷”们心情郁闷也要拿外地人说事:“他妈的都是外地人太多惹的祸!”
有时候我会还嘴:“北京是中国人的首都,您总不至于让中南海里面的外地人也都滚回乡下去吧?”——这路子爷们总是把所有外地人称为乡下人。
碰上脾气好点的听这话顶多打开车窗吐口唾沫,顺风飞溅到后座外地人的土脸上,碰上脾气大的爷们儿,他会气壮山河地发表宣言:“赶上让爷们儿说得上话,早就该迁都喽!这样道路也通畅了,我们就清净了!”
有一位外地朋友来京看我,进门气打一处来:“怕上错公共汽车,问了一声到不到你这儿。后面等着上车的一男子大叫‘不去你说的那地儿!’把我扒拉下车后,他挤上去了,车门一关,撂下一句标准的北京话:‘那傻逼还真腾地儿下车了哎!’接下去就和售票员挤眉弄眼地笑起来!这北京人也太缺德了吧?”
还有一位外地经商者告我:为了进京联系一单业务,先后多次在高档酒楼请了五六个北京人喝酒,每个人都送了几次红包。他们都扬言有亲戚在中南海工作,说是“小事一桩!”可到头来钱花了一大堆,每一个替你真心办事的,不是当官的亲戚出国去了,就是“一定帮得上忙,不过要等候时机!”最后拖到你自己撤退,他们还要点酒楼点酒点菜为你饯行,说“你太缺乏耐心了,再等等不就行了?”吃饱喝足了,这“最后的晚宴”买单者一定还是你!
趸足街头,随处可听见外来者的抱怨。远离京城,随处可闻北京爷们儿的臭名声。北京爷们儿怎么了?是生活太不顺心,您非得拿外地人撒气?是皇城根下的落日让人郁闷,您非得拿外地人寻开心?
也许都不是……
北京爷们儿不爷们!您失去了男人应有的绅士风度!
北京爷们儿不爷们!昔日北京人的荣耀、今天首都公民的风范,在您那里已经荡然无存!
是不是应该重塑首都公民的新形象?
是不是应该在北京推广普及标准普通话?
能不能让北京成为全体中国公民共享的文明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