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上的《The Little Prince》


 关于爱情的话题,年轻人说得比我们好,我们年轻时,说得比现在好。这是现在的年龄,在不甚了了的淡漠中才回味出来的。而我们年轻时,却没有认真夸耀过爱情的好。如今爱情如同长出了眼尾纹的面孔,出现在高清分辨率的相机中,你会问自己,年轻时为什么我没有多照几张相片呢?只因从少年时起,你对爱情的表里就有着过高的哲学性的要求,这是我们最该原谅自己的经历。

 

两年前,因着美丽的风光,把《孩子与狐狸》竟然看了两遍。朋友吉儿有着擅于留意自然之美的眼睛才会把这样的碟从店家的流行大片中搜出来。而我也极力去关注其中光影色构成的美丽图画,而控制自己不去想这美丽的森林奇遇隐藏着人性所使的巨大后患。面对人的狭隘对自然与其他生命所造就的失误,我们的心灵在衰老,变得脆弱。只有寂寞贪婪的孩童可以不计后果,无情去追踪谜底。

 

痛心丧气之后,想起很多年前读圣埃克苏贝里的那本著名的被老生常谈的小册子所贡献的为天下有情人所此生醍醐的词汇“豢养”,爱情原来只是一种豢养关系。同是法国故事,透露了浪漫如法国人也会有对情感欲求的悲剧解释——爱,在人类最初最原始的欲望里,只是不识孤独的曚昧。

 

为什么作者偏偏用狐狸与蛇来引导故事呢?这两种在东方文化里有狡猾与罪恶诱惑因子的动物?狐狸与蛇所最终交替促成小王子情感与肉身的一并割舍,几乎是对生于斯世的双重否定,竟有“天下之大如沙漠之荒芜处有情万物亦难逃始乱终弃”的理解。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纯美启蒙的爱情童话,也许与我天然的厌世投缘,留在我心上的只有凄然与荒凉。读过它,心里自此有不安与不祥的隐痛。

 

这本简单本真的小册子,并不给人文学上的沉醉,但其中有离世的寒意令人久不敢忘。每一段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体验。少女时读它,会永远记住一句积极乐观的爱情自勉语“至少,我得到了麦田的颜色”,那是一句不求回报的想像品尝;二十啷当岁,有安定与温暖的现世欲望,读它会有“是作一朵玫瑰还是作一只狐狸更幸福”这样的小妇人般的挑拣与比对;三十岁以后,你爱过,痛过,离别过,然后,再也不敢翻这本书,书里全是你不敢触及的世界。

 

纵使读书后的悲伤是一种过度解读,也无法消失情绪上的隐痛。勉强安置妥当它。但却安置成一个通往爱情通道的红色开关,一旦涉及爱情的经历都会神出鬼没地亮起。每一次小小的纠葛,误解,都会使小王子骤然降临在我空旷寂寥的心田。

 

英文版的《The Little Prince》,就是在春天的一次奇遇后,心中的小王子降临的某个下午突然得到的。那意外邂逅的人,隔着千山万水隔着语言隔着文化,有多少千载难逢的的心灵感应里会有这万分之一的概率将一段仿佛恋爱的故事启动于或收将于这一本?这样的巧合令人眩目而疑惑。罗曼蒂克的礼物,却提醒了对方对爱情的全盘否定,因着这神秘的机缘,微妙神圣地传来命运的困惑与警示:爱如戒。而验证这宿命的意义,已然需要借用一份淡去的勇气了——“至少,我得到了麦田的颜色”的那种勇气。而那送书的人,永不会知道,也无法理解这种存在于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晦暗的命运解读。永远也不会懂得这份对灵魂求索的惧怕。在他那单纯的心里,只记得那句自以为能揭开万物的法则:“that which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Antioine de saint exupre)这已是最简洁的圣经。

 必定是英雄与死亡的情结一样令作者不安,他终于驾机失踪,如蓄谋已久的外星儿童离开地球。这一番他与小王子共同的旅行,穿越亿万光年来到我们桌前,合并为一个浑混而终极的提醒:死亡,孤独,爱,它们不可分割,一如它们不可分享与他人。。。。。虽然,我们是多么想与人分享这份独自苦味的私藏。我们曾经是玫瑰,曾经是狐狸,但终究我们就是小王子——喜欢一个人跳舞自言自语,作保存自己世界的英雄,固执地避开爱,幼稚地避开孤独,天真地追寻死亡的光亮。

 所以,小王子,将永远摆在架上不忍狱猝读,我眼光避开那封面,就避开了一段悲观的思想,你送了一节阴影你知道吗?

 

宇宙间如果有外星人,我允许他们打扮成童话作家来此寻找他们也找不到答案的灵魂的事,但他们一定有与我们一样的无知,因为,在这一劫宇宙的喘息中,他们必定也是在找寻超越了爱与控制的朴素的平等。而这又是多么天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