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利益卵翼下的企业没有机会
本报主笔 刘长杰
本周二,《经济参考报》一篇题为“梅花味精污染河北霸州千亩田 没人敢喝地下水”的报道,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报道称,位于霸州市的梅花味精生产基地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居民称:“我们不敢喝地下水已经很多年了。”记者的调查同时显示,这里在去年还发生梅花味精污染千亩农田事件,村民多次找到政府和梅花味精交涉,至今无果。
身为一名在职记者,对于梅花味精这一类地方明星企业,从造成污染到漠视环保,从遮掩真相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欺下瞒上到侍宠骄纵,只要一看相关报道的题目,我们就“既能猜得到开始,又能猜得透结局”。何也?利也。
梅花集团年产味精达5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2009年,梅花味精净利润2亿多,向霸州市上缴税款1.72亿,占该地区财政收入近9% 的份额。这还不算,根据廊坊市2008年和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地一直在全力推进梅花味精的上市工作。
从去年2月开始,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中国证监会推出“绿色证券”政策,以环保一票否决的方式限制污染企业上市。上有证监会的红线,下有地方利益的红线。两个红线,哪个都不能碰,哪个都不能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不难理解为何“发生在2009年5月的污染事件,至今令周边居民千亩农田荒芜,而当地农民多次找到企业和政府讨要说法无果”,为何造成严重污染事件的梅花味精一分厂对外宣称已经停产而“目前并未停产”,为何对梅花味精污染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的县市两级环保局对民众和记者的追问“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每一个地区,都有梅花这样的明星企业;每一个这样的明星企业,都因为事关地方的巨大利益而毫无愧色地躲藏在政府的巨大卵翼下,我行我素,窝里横。
9月29日,上市公司五洲明珠与梅花味精之间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获得了有条件通过。这意味着,经过两年的漫长等待,梅花味精离上市的目标已越来越近。然而,我们却并不看好这样一家明星企业,这是因为,一个躲藏在地方利益卵翼之下、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企业,一个能力越大却不知责任越大的企业,一个广受周边群众反对、抱怨和抵制的企业,即便走上了资本市场,也不会走得远。
梅花味精想在未来的市场上立住脚,有两条路可以选择:第一,学习“莲花味精模式”,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践行企业环境责任。河南项城的莲花味精,原是淮河流域的排污大户,近几年通过与“淮河卫士”等环保组织进行深度合作,企业生产的排污量大大减少,以前每天排放12万吨废水,污染物质成倍超标,现在每天排放不到1万吨。
第二,在减排的基础上,从“要我环保”转变到“我要环保”;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注重规划和投入,让环保投入同企业的主营业务一样,成为一桩好生意。过去的十多年间,营口金龙集团用于环保累计的投资超过2000多万,对企业生产基地的粉尘、烟尘、废水、噪音和厂区美化、绿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2006年,金龙集团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环保总局对其的评语是:作为生产镁质耐火材料的大型企业,企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调整企业布局、优化原料结构……开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在生产原料中引入新技术,大幅降低黑液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企业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处理达到中水回用标准,作为本厂人工湖和绿化用水,实现“零”排放。企业注意与周围厂邻建立和谐的关系,积极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不断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
一个“环境友好”的地方龙头企业,才是广受民众欢迎的明星企业,才会有未来。
***注:此为发表于20101103时代商报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http://epaper.lnd.com.cn/sdsb/20101103/index.htm 时略有改动。
地方利益卵翼下的企业没有机会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