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http://business.sohu.com/20101029/n276808163.shtml),近期,包括北京在内的部分地区血液库存有所下降。为应对“血荒”,卫生部、总后卫生部29日联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等卫生部领导,卫生部机关公务员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医务人员近500人踊跃参加了无偿献血。
看到这个报道,我感到非常感动,同时也对他们的精神感到敬佩。输血是目前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而且还没有替代的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公民输血热情却很有限,所以,造成了用血的危机。不仅从数字上看,血液储备很紧张,而且,有关由于缺血导致患者输血不及时而死亡的事件也有报道。因此,卫生部的领导在这个时刻,能够献出鲜血,为全体公民做出表率,是值得赞扬的。
在敬佩之余,我感到一些忧虑。因为血液的储存时间非常短暂,要维持血库的安全,必须经常有人献血。而卫生部的领导并不可以每个月都去献血,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正常的工作。因此,这种“运动式”的献血宣传只能是暂时的,并非长久可行的机制。
为了解决献血血员不足的问题,应该积极寻找原因。有人认为,主要是担心献血可能导致健康损伤和担心医疗系统借大家的爱心血来赢利。于是,有人就大力宣传“献血无害论”和“血站零利润”的理念。这当然是为了鼓励大家献血,是善意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确的。但是,这是一种鸵鸟式的做法。因为,献血并非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然造成健康的影响,尽管多数情况下,并非可以被人体察觉。同时,我们确实也可以通过大家献血,为一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例如,据有关数据统计(http://ccn.mofcom.gov.cn/spbg/show.php?id=10268&ids=),2009年我国税则号为30029090的“人血、医用动物血制品、其他毒素、培养微生物”出口额为1134.67万美元,同比增长21.09%,共出口到3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印度、美国、日本和英国,所占比重高达89.23%。同时, 税则号为30021000的“抗血清及其他血份及修饰免疫制品” 出口额为4695.62万美元,同比增长100.35%,共出口到11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印度、美国、加拿大、埃塞俄比亚和泰国,所占比重高达65.36%,其中印度所占比重达31.47%。可见,我国的血液制品出口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尽管不是很多。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保证了采血的安全性和作到了血站不为赢利而服务的原则,但是,依然很难消除人民对于健康问题的担忧和对于经济效益问题的疑惑。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关部门和专家,应该相信人民的智慧和道德素养。与其善意的“欺骗”,不如直接告之可能的风险,干脆就向进行医疗行为时一样,让献血者做到知情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真正的自愿。我不想在这里重复失血可能对身体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常常都是轻微的,严重的问题发生机会不多,与通过献血向社会表达的爱心相比,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还是应该量力而行。我认为,大多数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真的愿意呈现爱心,献血应该可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宣传献血的重点不在于否认可能的风险,而在于对爱心的认同感。
对于用血的利润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一些透明的程序进行操作,避免嫌疑。比如,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无偿献血、有偿用血”问题,陈竺解释说,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无偿献血来盈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我认为,大家可能会担心,成本并不是用血费用的全部。其实,这很好解决,因为用血其实也是全体公民的事情。可以利用全民机制进行解决。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医保对这些成本报销,不再自费,或者干脆向公众征收用血税,而不是对具体人收费。而用血税费直接给血站,使其成本可见和可控。同时,对于血液制品的盈利部分,也应该返还给人民,可以作为补贴,减免献血者一定年限的用血税。
当然,上述方案都只是一些考虑。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予献血者一定补贴(比如津贴和假期等),扩大献血的年龄范围,比如,可以延长到70岁,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允许有些人可以有偿献血等等,以扩大血员的范围,总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办法解决血荒。同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的咨询,联络希望奉献爱心的人士,把他们的资料进行储存,进行有计划的采血,减少血液浪费,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
我想,陈部长和张茅书记决定献血,决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得失与安全,而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用血的重视与对社会的爱心。所以,这更加令人敬佩。也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能够加紧制度化建设,根本解决血荒的问题,不要让领导们的血白流。
当然,我也呼吁有条件的健康人士都可以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展示自己的爱心与责任(当然,也要量力而行和注意个人安全,必要时可以咨询您的家庭医生或者专业人士)。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