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在一教育论坛上称,国家对教育投入过低造成高校教师工资低,教师因此不专注于学术而忙于捞外快。国家应大幅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严格限制教师的“创收”收入。(10月31日 扬子晚报)
虽然中国历来喜欢给教师戴高帽子,但如今的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愚昧到认定教师该不计回报地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也食人间烟火,求取和岗位对应的回报无可厚非。但把如今大学教师的种种不端行为归咎于工资太低,真不知道是“根叔”的随口一说,还是深思熟虑后的定论。如果这理由成立,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一校之长的“根叔”,现实中一定会容忍甚至纵容本校教师去捞外快。我们想问“根叔”的是,教师外快要捞到多少才是尽头?要挣多少才会满足呢?
如果大学的很多问题真的是金钱的问题,我们也默认教师工资不够、外快来凑是个无奈的现实选择。但近年来高校教师大捞外快已很普遍,可惜的是,这些有车有房的灵魂工程师们,依旧没有取得和他们物质收入相应的精神成就。我们所见的现实是高校教师在物质上越来越精英化,职业形象却越来越侏儒化。显然,仅仅是钱,不管是工资还是外快,拯救不了在高校的泥潭挣扎或者享受的教师。
除了抱怨工资低之外,“根叔”也提到大学的问题“教育界之外的整个社会当然也有责任。最关键的莫过于政府的作用了。”此外,“校长及其行政系统不能滥用对学术的权力……”但提到的这些问题在新闻中只是点到为止,根叔的这次剖析和他上次名噪一时的演讲风格类似,尊重常识、语言不再假大空,但除此之外,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教育领域的行政化问题、世风日下问题,这些早已是一个普通网民就能说出一二三的常识,作为一个大学校长理应有更精深的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专业的建议。
我们不知道“根叔”在自己的校园里,是否曾为解决大学教育的问题做出很多尝试;在别的场合,是否曾提出过其他标本兼治的方案。但真希望这些优秀的大学校长们能“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常识”。这些年来常听闻大学老师、校长抨击高校的各项制度,校长们的“自我开炮”也屡屡赢得称赞,但是称赞完了、炮轰完了,高校依然运转如常。其中缘由之一,是校园内的主人们也满足于大谈常识讨好舆论,对具体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并且喜欢把罪过全推诿给校园外的因素。很少听闻有校长或者教师,公开说出自己的失职、自己校园的问题。没有在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上积跬步至千里,却期待忽如一夜春风来,行政化消失无形,这可能吗?或者说,即使行政化得以全面消除,中国大学就可以一下子前途无量吗?只怕也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