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5条”出台后,上海市颁布了楼市调控政策的实施细则,其中专门提到加快房产税征收的研究问题,看似留了一只靴子还不肯落地。但要我说不是不肯落地,而是无法公平的落地,导致各个计划试点的城市相互看看却无法统一思路,不知从何下手才不至于引起民愤?
近日,有新浪认证的中国经营报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内容如下:
@中国经营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中国税负太轻,有必要继续提高——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日前在《中国改革》杂志撰文指出,此前国外某杂志发布的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排行第二的说法有误,随着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快速上升,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宏观税负不仅有上升的需要,也有提升空间。
此条信息一出顿时激起千层浪,众多博友竞相发表意见,有的形容这样的表态象黑社会行径;有的说先把平均收入提升起来再说吧;有的再次提到灰色收入,认为灰色收入问题才真正影响人民的幸福感,税务部门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还有博友提到税收增幅>GDP>房价>幸福指数,难道税收部门就没看到吗?
无论怎么说,税收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老百姓并不清楚税收何为多、何为不多,重要的是我们不够透明的政府职能体制限制了我们获知真相的权利,但老百姓自己清楚,为什么呢,自古以来天下大事并非发生在宫廷,而是存在于万家炊烟千家灯火之间啊。这个古人都知道的问题,我们亲身经历又何尝不知,只是有些人过于偏激,无法公平的对待社会问题罢了。
为什么说有人过于偏激而蒙蔽了大众,我再举一条微博的实例:
@牛刀:谁的心里都很清楚,拥有十套八套住宅的人,身价几千万,一年还在乎那几千元房产税吗?所以,这不是税收的问题,而是因为开征房产税,有可能刺破房价泡沫,房价一落千丈,无力回天。这才是拼死反对开征房产税的要害。
这个早在5、6年前就开始叫嚷房价会跌50%的家伙是楼市空军中比较可爱的一个,说他们几个都比较可恨却是因为他们不顾社会、市场的实际情况,宣扬一种仇视和对立的思想,在他们收着讲课费的同时最终害苦了追随他们思维的人。
就说这条微博,我所了解的人中,并不是认为不能开征房产税,但大家的疑问在于房产税的征收能体现公平性吗?如果全面开征,不是还是该富得富,该穷的穷,国家又多了份收入,小产权房还能出来占个便宜。到最后我们普通老百姓能落下什么好处?
这里也提到了房产税降房价的问题,我还是以往那个观点,加税能降房价,燃油税早就能降油价和过路费了。为什么燃油税起不到作用,说到底还是需求的问题,北京现拥有私家车450万辆,照此发展速度,5年内即可上涨到700万辆,对汽油的需求导致供不应求,油价有何降价的必要?北京的高速公路就像一座大型的停车场,京藏高速已经成为痛苦,那么多车要用路,有何降过路费的必要?北京这样的人口输入型城市每年融入50万人口,进入的资金更多,消费潜力巨大,这么多年有何降房价的必要?
这里边真正深层次需要了解的是,我们这么多年快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所叫嚷的加大基础建设的资金和规划是不是都合理的应用和建设到位了?对比每年9000亿的政府支出我们养的一批人到底在干谁?
一位博友向我讲起中国需要的是个椭圆形的社会形态,但现在支撑这个杠铃的杆子都快断了,“中产”在其华丽的面纱下,表现的却是千疮百孔的身躯。谁交的个人所得税最多?谁交的养老保险最多?谁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多?谁又最需要呵护呢?
在并非身处政府机关的“中产”心中,他们对未来很迷茫,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发展;他们也不敢歇息,觉得一歇就会丢了工作。当我看着一位30出头的税务部门副科级干部,去年在东四环边上首付50%买下单价18000元的144平住房时,我想对于一名多年来月收入过万的白领来说这就是耻辱,我们这些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学生曾经信奉的好多“故事”已没有了荣誉感。
现在,房产税似乎到了关键的时刻,我想政府也不清楚它是拯救房地产的良方,还是压垮一代“中产”的大山。推出,似乎符合一部分的民意,要冒社会风险;不推出,似乎也符合一部分的民意,也要冒社会风险。
两面活受罪,干还是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