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才作用别成延迟退休的美丽借口


 

“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动议甫一提出,随即引发广泛争议,而无论是见诸各类媒体的评论,还是有关网络就此开展的调查,都清楚地显示,绝大多数人对此持不认可的态度,大家普遍觉得这一新政除了让公务人员和国有垄断企业管理者得益外,只能加重广大普通劳动者的负担。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特别是养老基金压力的不断加大,有专家和官员频频提出推迟退休年龄的建议,但响应的声音寥寥无几,更多的则是批评和质疑。上海此次试水“柔性延迟”,动机其实相当明显,如今辩解为为了发挥人才作用,显然难让公众信服,相反显现出政府推行新政的底气不足。

在当今的体制下,企业有着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对那些到达退休年龄的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以及聘用后的待遇,而根本无需政府部门通过延迟退休政策的方法来挽留或续聘人才。

其实,大家心中都有一本账。劳动者的体质、愿望各异,一刀切延迟退休,显然会加重大家的劳动、经济和身体方面的负担,降低其晚年生活质量,削弱其幸福感,即使是健康、有为的人才也不会看好延迟退休政策,毕竟揣着退休工资发挥余热,比自己继续掏腰包缴纳养老保险要实惠得多。

搞柔性延迟退休,同样也只能让企业感冒。一方面,毕竟老年人跟年轻人不可避免地存在精力、知识等差别,工作效率也不一样,对年轻人支付的薪酬也相对低得多;另一方面,即使对留用的人才,延迟办理退休手续,仍然需要承担缴纳养老保险成本,当然划不来。

当然,笔者不是不理解和体谅政府在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上的困难和压力,推行延迟退休也未必不可以尝试,只是觉得,作为政府,理应以坦诚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摆出问题,争取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不能闪烁其辞,回避实质性的问题。拿一些冠冕堂皇的藉口来搪塞、美化,只会加重公众的不解、焦虑和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