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洋房”想农庄 茅台高速一位拆迁农户的新生活


住上“洋房”想农庄 茅台高速一位拆迁农户的新生活
 
( 2010年10月08日 10:58:34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

住上"洋房"想农庄

——贵州茅台高速一位拆迁农户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    石新荣

    国庆前夕,记者专程前往贵州茅台高速公路最大的回迁安置小区盐津河小区采访,只见小区内一派忙碌景象,沿街一排门面已经建成营业,一些居民在悠闲地聊天,幼儿园、医院、广场、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正在紧张修建之中。

    三百梯村55岁的李乾刚新建的楼房就在广场一侧,五层楼,外观是典型的黔北民居风格,黑瓦白墙,古色古香的木窗,非常漂亮。

    正在幼儿园工地前看热闹的李乾刚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的新居,"一楼的门面房已出租,一年租金7000元,2楼至5楼一个孩子一层楼。"李乾刚颇为自豪地说。

    李乾刚家2楼的饭厅直通5楼顶,采光非常好。客厅的大沙发、大彩电,现代化的厨房,抽油烟机、冰箱、液化气炉,干净的卫生间等,与城里人家没什么区别。

    李乾刚所在的小区共安置350户回迁户,现有310户完成主体房建设,其中57户还完成了"黔北民居"的风貌建设。

    李乾刚的邻居程荣说:"政府免费为我们提供黔北民居风格的建设图纸,在风貌改造这块政府每平方米还补贴80元。"

    茅台高速连接遵义市和"国酒茅台"所在地茅台镇,是贵州省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一条县道高速公路,也是黔北地区重要的经济线和旅游线。茅台高速全长42公里,涉及仁怀市境内占地农户4000多户,人口2万多人,征地2375.9亩。

    据了解,茅台高速在拆迁中注意做细群众工作,不断强化"协调"和"服务"理念,在征地拆迁中坚持实行"三公开"、"三张榜"、"两监督"制度,让群众心服口服。项目建设迄今未发生一起越级上访和损害群众、施工单位利益的事件,成为贵州高速公路和谐拆迁的典型。

    "修建房子40多万元,装修20多万元,除拆迁补偿外,全靠几个孩子外出打工,"李乾刚笑眯眯地说,"三个女儿挺有出息,有搞美发的,有当护士的,小儿子也进工厂了。政府回迁安置政策好,安排得很妥善。"

    李乾刚说,几个孩子早已习惯"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又有了漂亮的房子,都非常高兴。但是,李乾刚也有自己的苦恼。搬进"洋房"后,一辈子依靠土地的他觉得"远离地气"后,很有些失落。

    "我过去是搞养殖业的,还有点名气呢。现还有两三亩土地,还是想回去搞养殖,养十几头猪,种些果树、蔬菜,那样的日子才踏实!"李乾刚颇为向往地说。

    仁怀市委书记房国兴说,李乾刚家的变化是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城镇化的一个缩影。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一小区打造成新型的农家乐特色旅游小区,同时,加强小区文化娱乐建设,让李乾刚他们事业有用武之地,生活开开心心!

    新华网贵州频道10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