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如鲠在喉国庆歌


    在这个以国庆为节点的十一长假走到了尾声的时候,我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把我这早已有之的对于我们的“国庆之歌”如鲠在喉的感受说出来。首先,如鲠在喉就会不吐不快;可是,天经地义的治病救人,我为什么还要犹豫再三呢?因为我们的温总理教导我们:“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我的犹豫就来自于我对这总理圣言的难以把握:我天生不会说假话,后天也没有学会说假话,我想说的肯定是真话;但是,我的真话是否属于温总理所说的“不全讲”之列呢?我想,还是让读者们帮我评判一下吧!
    这首歌的原唱很有戏剧性。我们现在大量地拍摄有关秦淮八艳的故事,那种又香又艳又花又烂的婊子们的故事,最为市井百姓和大众俗人们津津乐道和百听不厌了;尤其是当她们早已成为历史,早就香消玉殒的时候,就更能给创作者们留下自由发挥和添油加醋的创造空间了。所以,现在还活着的原唱者——赖哥哥的董妹妹,就像“八艳”们一样,是个好戏还在后头的主;她的故事,肯定会比这首“国庆之歌”更会被后人们浮想联翩的,至于是流芳还是遗臭,就要看她的造化了。
    那么,让我如鲠在喉的话是什么话呢?是有关“国庆之歌”《今天是你的生日》的歌词的。“国庆之歌”的起头就是一句点题的大白话:“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这话有什么问题吗?说说我们另一首同样是红色经典之经典的“党颂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就明白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本的表述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总理周恩来看到后,觉得不合适,因为中国早就有了,在共产党没有出现之前早就有中国了;所以,出于实事求是的考虑,他建议把歌里的“中国”改成“新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而新中国仅有61年的历史。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用不着我再多说什么,大家就知道“国庆之歌”中歌词的毛病出在哪里了。
    那么,明明前面已经由周总理做了歌词的矫正,后面为什么还会有御用文人的东施效颦和故伎重施呢?这正是我们这个有着浓重的皇权氛围的国家的特色之处:用官费养着,专以奴颜婢膝、讨好献媚、摇头摆尾和歌功颂德为能耐的断了脊梁骨的哈巴狗似的文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成群结队。我们的太多文人艺人,在其它方面的能耐很有限,尤其是在抄袭、购买、或是自娱自乐、自我献花之外的项目上,往往力不从心,比如在国际公认的科学奖王冠诺贝尔奖,或是电影奖王冠奥斯卡奖的折桂上,而在这些溜须拍马的事情上却特别精通,如鱼得水的、如虎添翼的、如胶似漆的、如狼似虎的。看来,真是人各有所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再者,不管是党颂之歌中的总理改词,还是国庆之歌中混淆视听后的实话实说,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新”等同于“好”吗?我想各类收藏爱好者,听了这个问题要哈哈大笑了:如果新就是好的话,我们的收藏不就成了烧钱了吗?我们还去收藏那些唐宋瓷器或是明清家具干什么呢?早已去世的世界级的大画家那老旧的作品又怎么会拍出天价来呢?现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世博会上,中国馆又怎么会用秦代的兵马俑和北宋的《清明上河图》作为镇馆之宝呢?
当然,好与不好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有人肯定说新中国就是好:比如那些贪得盆满钵满的人,他们的家大业大全都来自于新中国的腐败之土,这才使他们得以腰缠万贯和财大气粗,得以有恃无恐和横行天下;而太多一无所有的、贫病交加的、饥寒交迫的和走投无路的人就难以发自内心地喝彩了。
    我今天才在早新闻里听说,中国人的科学素质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差了几十年。这种差异对国际评价来说也许是个缺点,而对适者生存来说则可能是个优点。因为大家都知道:科学素质越高的人,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如果眼下我们国民的科学素质到了人家发达国家那样的程度,而国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到了人家那样的判断分析问题的程度的话,百姓们听到我们这首“国庆之歌”里有意识地张冠李戴和李代桃僵的话,还会无动于衷或是齐声高唱吗?看来,这科学素质低也有低的好处,那就是在我们这个半封建半专制的社会里,看到与之相应的所作所为不至于太意外和太痛苦。我想,当年毛太祖就是因为怕百姓的科学素质太高了,过早地识破他那套坑蒙拐骗的政治把戏,才发动了那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