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何时结束由经济被误导时间决定——金融危机疫苗是怎样炼成的(2)


 

02章·危机何时结束由经济被误导时间决定

  今天看了篇由王华北先生转来的文章——《在世界萧条中无可选择》。看后感触颇多,用黔驴技穷来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为过。诚然,在世界大萧条背景下各国政府已经把能够用上的手段都基本用上,但不能不说,收效甚微。黔驴技穷现象说明,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手段已不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否则人们将无法解释这场经济危机的成因,也解释不了这场危机爆发后为什么迟迟解除不了的问题。大家知道,这场危机的根源是产能过剩,表现为消费的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是怎么做的?除了减税和降息,减少财政支出和裁员、降低职员工资、退休费外还有别的手段吗?回答是否定的。问题究竟到底出在了哪里?诚然就出在当今之世界经济正在持续被欧美主流经济思潮误导中。

  第01节·到了该反思“大力发展生产力”口号时

  为应对席金融海啸,各经济体均采取了一些自以为是的救市措施,但不能不说均非对症下药。这么多“猛药”下去为何起到不应有的作用?问题出在哪呢?笔者经过分析得出如下之结论:(1)人们至今也没有搞清楚经济危机成因是资本过剩,表现为消费不足;各国采取的方法有使产能持续过剩的嫌疑。(2)减税、降息是再造生产过剩,虽然能降低生产、消费成本,但不能重构消费机制。(3)新科学、新技术、新产品也需建立在购买力的基础上,但经济危机又使各经济体捉襟见肘。(4)大量投放流动性似乎是在解决购买力不足问题,但其中很大的一块却被用在扩大产能上。

  01·减税和降息与抑制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悖论

  大家知道,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各经济体一般都采取降息或减税来刺激本国、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笔者不能不说,上述两种措施对抑制世界经济衰退是不对路的。这是因为,使世界经济产生危机的根不在于经济不发展,是由于受到产能过剩的绝对制约,表现为购买力的严重不足上。也就是说,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才是经济危机成因,而用减税、降息的手段非但不能抑制生产过剩,而且是生成新的生产过剩的过程。没有抑制住经济危机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买卖好不好不在税钱”。什么意思?就是说试图通过减税、降息的手段达不到扩大消费的目的而只能使产能可持续过剩。换言之,如果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利税降得再低那也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再换言之,如果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能销售出去的话,利税就是再高点也无大碍,因为只有将产品销售了出去的时候,企业才能从产品销售中获得利润。亦换言之,如果企业不能从销售中获利,说明企业有转产的必要了。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减税和降息与抑制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是悖论也。大家知道,这场席卷世界的金融海啸或者说“经济大爆炸”是由于美国这个国家产品、生产、资本过剩造成的,而减税和降息无疑是在奖励上述过剩的一种行为。不奖励其生产其产品都卖不出去,如果再奖励其生产不就更销不出去了吗?请问,美国人为什么非要发放“次级贷款”?如果不是由于生产出来的房产销售不出去,他们还有发放“次级贷款”的必要吗?这是何等简单的道理!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们,楞是连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也整不明白,理不清楚!——奥巴马上台后,其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还是拿出了8000亿美圆中的30%用于所谓的《减税计划》,可以说他们做法已经愚蠢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我想,要不是其利率已降到不能再降的地步,恐怕他们还会拿起另一个愚蠢的工具——降息。减税、降息对于生产者、贷款人、消费者不好吗?好,但其扩大不了消费。

  关于这一点,凯恩斯主义的“蜂巢原理”已经说得很清楚,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了。这也是美国人虽然减了那么多的税,降了那么多的息为什么管不了多少事的原因,因为其与抑制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是悖论,是在扩大其产能的措施而不是抑制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的方法。这就好象一个人得了热症,你不去给他降温而是一个劲地给他增温一样。其实,其他经济体也不乏这方面的事例,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使经济危机、经济衰退扩大化的可能。

  02·新产品、新技术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危机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认识,那就是要想摆脱经济危机需要有一项新技术、新产品问世。比如汽车、半导体、计算机技术都曾经扮演过上述角色。因此,有人认为,我们要想摆脱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也需有一种新科技、新产品的诞生。于是,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能源,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生物学新技术等等。总之,他们认为,如果没有一种新技术、新产品的问世,我们就不能从这场危机中走出来。真的是这样的吗?笔者以为,这种认识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

  诚然,谁也不能说新产品、新技术的产生是一件坏事。但是,笔者不能不说的是,即便是一种新产品、新技术的问世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因为新产品的问世和新技术的使用也是一个扩大产能的过程,虽然具有引领经济走出低谷的性质与意义,但它对于消费能力的提高不会产生太大的作用。这就好象是一个人得了热症,不是给他降温而是给他增加热量,吃人参一样。诚然,这不是说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不对。

  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IT能算得上是一种新产品、新技术了吧?可是,在美国,它为什么能形成经济泡沫,并最终导致该泡沫的破灭呢?如果不是由于那个IT泡沫事先已经破灭,自以为是的美国人,为什么还要再给大家吹出一个“次级贷款”的、新的泡沫来?以上事实可以证明,如果是经济结构、经济机制、经济状态、经济趋势出了问题而又不能结构、机制、状态、趋势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凭一个简单的新产品、新技术,那是不能消除经济危机的。

  诚然,这也不是说一种新技术的使用、新产品的开发对于世界走出经济危机和摆脱经济衰退一点作用也没有,而是说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使用是一个扩大产能的过程,搞不好还有助长经济危机深度的可能!如此,笔者是否在说我们就拿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就没有办法了呢?否,回答是否定的。但是,作为经济或金融危机疫苗的设计者,笔者在拿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有将上述问题给读者阐述清楚的必须,因为它关乎到经济或金融危机疫苗的生产。

  03·调整经济结构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经济危机

  现在,有一种说法,误以为经济危机是由于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笔者不否认我们的经济机构、经济机制、经济状态、经济趋势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调整,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最大的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结构,而是主要表现在资源分配制度的不均上者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人们没有钱去购买,你就是再调整经济结构也没有多大用途。诚然,笔者也没有说对某一经济体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不对。

  既然如此,笔者为什么还要否认新产品开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请注意,笔者这里说的是,开发新产品和调整经济结构虽然有用、有力、有效,但亦有限,表现在对于解除经济危机和抑制经济衰退是逆向的,因为它们都是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现如今的经济危机是本来是由于产能过剩造成的。也就是说,这种性质与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不是一般意义上新产品开发、经济结构的调整就能够消除得了的。当然,如果把上述方法放在40年前,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今天不同,因为今天的这种经济危机并非是由于商品短缺、资本短缺造成的,而是因为商品过剩、资本过剩、生产过剩造成的。也正是由于如此,笔者才说,用减税、降息、新产品开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上述都属于“扩大生产力”的范畴。诚然,这也不是说通过“缩小生产力”就能够解决问题。那么,从那个方面才能够解决问题呢?笔者以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是如何才能扩大消费了,因为只有扩大化的消费是原动力。

  或许有人会说了,所谓调整经济结构也包括扩大消费方面的问题。笔者以为,就目前我们国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人似乎来说,还停留在节能减排和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层面上。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便知晓。

  04到了该反思“大力发展生产力”口号的时候

  谁也没有说“生产力”不该“发展”,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但是,这绝不等于说,“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思想,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它都适用,不存在条件问题。笔者承认,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经济的欠不发达是困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隐痛,尤其是一直都在吃着经济不发达亏的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那就更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了。可是,我亲爱的读者千万不能忘记,人类已进入饱和经济时代。

  什么叫饱和经济时代?当然可理解为是生产过剩、资本过剩,且难以通过正常渠道,消化掉这些“过剩”的一种经济时代了。而这种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需求的相对不足。所谓需求的相对不足,当然可以理解为是由生产过剩造成的了。换言之,如果没有“过剩”的“生产力”,也就不会出现需求的相对不足。可是,谁又能否认,这种生产过剩不是“大力发展”了“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生产力”难道不好?好,谁也没说不好,但,不能说没问题。

  这就好象从电厂里发出来的电力,最好发出了多少就能使用多少,如果使用不了,成本不但会增加,而且,剩余出来的电量,还有可能对我们的电力设备、负荷还会构成一定的威胁,搞不好,还有把我们的电力设备破坏掉。这又好象是存在于人类肌体里的脂肪,少了固然不成,多了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那样会患“肥胖症”、“脂肪肝”和“高血压”什么的。这更像是深埋在地壳下面地幔、地核之热能,需要适当的释放点,否则会引起火山爆发式地震。

  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次贷危机不都是由于生产力过剩造成的吗?既然生产力过剩已经造成了经济危机,并因经济危机导致了经济大萧条、大衰退,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让“大力发展生产力”这种思想、这种理论甚嚣尘上?难道还不怕生产力过剩乎?难道还不怕世界经济的肌体不肥胖乎?尤其像美国、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难道就不怕把自己变成一颗“经济黑洞”?诚然,这也不是说中美两国从此就不要再发展生产,但在发展之前,必须先为产品找到出路!

  第02节·危机何时结束由经济被误导时间长短决定

  业已主导和正在主导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经济世界的人们应该能认识到,世界经济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步天地,与他们此前所采信的经济社会政策、经济社会制度有本质、内在、必然的联系,否则谁也解释不了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经济世界究竟到底是怎么了。其中,作为曾经的、世界经济引擎的美国,势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到美国人头上,比如那个所谓“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委员们,无疑也脱不了干系,因此美国的次贷危机,正是被其奖励的所谓“投资加速倍增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的变种或给衍生出来的。

  01·世界经济被美圆主导是经济危机难以抑制的一个成因

  我们当然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倒美国人身上,如果世界经济结构、经济机制、经济状态没有问题,次级贷款或次债危机也就不会对世界经产生成如此巨大的威胁。换言之也就是说,正是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经济机制、经济状态本身就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才使得次级贷款或次债危机有引起世界金融海啸的可能性、必然性。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世界经济走到今天,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违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结果!

  可以肯定,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没有最后爆发之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到世界经济结构、经济机制、经济状态竟然会存在着这么严重的问题!有人说发生在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是包括美联储在内的美国人精心设计出来的一个惊世骗局。我不完全相信,主要依据是,美国人并没能从次级贷款、次贷危机中得到多少好处,虽然不能否认在美国人当中确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的存在;虽然亦不能否认,在美国人当中,也有发国难财、发“世难财”的小人存在。

  大家知道,地震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能引起海啸。美国的次级贷款、次贷危机为什么就能引起金融海啸?毫无疑问,一定有原因,而这个原因不是别的,正是由于美国拥有一个足以引起金融海啸的“世界货币”——美圆。换言之,若不是由于美国是美圆的发行国,美圆具有“世界货币”的地位,而世界各经济体一般又储备了大量美圆的话,次级贷款、次贷危机也就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如此巨大的震动、破坏,而其影响也就是有限的了。

  世界经济为什么一定要看美国人的脸色?道理当然很简单,就是由于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储备了数以万亿记的美圆,而且还用这些美圆,购买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和企业债券。因此,当美国的债券市场发生问题时,就必然会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债权国。换言之,如果中国没有美元储备和购买美国债券,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更小。

  笔者以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浪高过一浪的金融海啸,它不仅摧毁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冰岛的金融系统,就连已经实行了“统一货币”制度的欧盟也未能幸免。若不是由于中国的金融系统相对封闭,恐怕中国的金融体系也会发生翻天腹地的变化。于是,便有人问了,世界之金融体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笔者以为,根本原因就在于世界之金融机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诚然,机制的缺陷源自于结构的不合理,因为一切机制是从结构里面生出。

  02·世界经济被美国主导是经济危机难以抑制的另一原因

  大家知道,这场危机首先是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很快便波及到发展中国家。不能不说的是,中国等一些新兴经济体虽然也受到了波及,但与上述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可以说要好得多一些。而为了应对金融海啸,各国政府均实施了一些相应的金融救援计划,但不能不说的是,收效甚微者也。笔者不禁要问,这么多措施下去之后为什么会不怎么管用呢?很显然,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金融结构不合理,导致了金融机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在这次金融海啸爆发的过程中,有一种十分让人费解的事情,那就是,政府一个劲地给金融企业里注资,而一些原本出了问题的、银行的高管们,却在那里以各种名义,在发放巨额的奖金。请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银行已经出了大问题?他们当然知道,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比谁都清楚。既然如此,这些比谁都清楚的银行家们,又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早已经知道,自己的银行马上要倒闭。

  试想,一个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银行就要倒闭的银行高管,在倒闭前,他们为什么不给自己尽可能多地分点钱?就连那个原形已经败露了麦道夫,还知道把一些珠宝首饰,以礼品的形式送给自己的家人,这些还在职的银行高管就不懂得使用这一招儿了吗?不要忘了,在西方国家,工资、奖金这些公开的收入,不属于非法所得也。再说,他们本来就拥有一定数量的企业股份,而在他们看来,领取巨额工资、奖金是其应该得到的,根本就谈不到应该不应该的事儿。

  以上说明,这场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危机、金融海啸绝不仅仅是一个“监管不利”的问题,而是一个压根就无法实施监管的问题。(1)金融企业基本上属于个人资产,个人想把它搞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与国家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国家基本上没有过多的发言权、决策权——限制高管的工资,无疑是一种无奈的表现。(2)当国家发现其问题严重时,只能采取诸如注资的补救,殊不知低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能撤换个别高管,但无济于事也。

  03·经济危机难以抑制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也推不掉责任

  通过上面两个单元讨论使我们已经能够情形地认识到,世界经济之所以会搞成目前的这种模样,完全是由于人类违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结果。于是,便有一个问题出来了,那就是,谁应该承担责任。是啊,谁应该为这场次贷危机和由次贷危机引起的、具有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承担责任呢?现在笔者不想指名道姓,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世界经济一定是在唯心主义者们的主导下而不是在唯物主义者的主导下,因为唯物主义尊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

  试想,一个尊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的“主义”又怎么会把世界经济搞成目前这个模样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大家知道,美国是个不乏经济管理理论创新的国度,泰勒的“流水线管理法”曾经开创“科学管理”的新纪元;之后的凯恩斯主义和他的“投资倍增理论”,不仅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对美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凯恩斯之后,在美国的版图上,又诞生了“搏弈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它们几乎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全部奖项。尤其是由赫维茨、马金斯、迈尔森三位美国经济学教授和他们的所谓“机制设计理论”。

  什么叫“机制设计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事先、人为地“设计”出某种“机制”,然后再让人们按照他们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钻的一种理论。这不禁使笔者想起美国的“次级贷款”这些其衍生品来,它们无疑就是这么的一种东西。但他们忘了,上述经济学、管理学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背景,短缺经济。

  试问,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经济理论,又怎么能适应的了饱和经济?又怎么不会有“次级贷款”衍生品的“设计”和“次贷危机”的爆发?——这其实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把“次贷危机”的理论账记在瑞典人头上的必要,因为正是由于他们对“机制设计理论”的“奖励”,才推动、才助长了“次贷危机”的产生。

  大家应该知道,制度乃规律之表达,规律乃机制之表达,机制乃物质关系的表达,物质关系乃物质场的表达,物质场乃物质产生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原理之表达。既然存在上述表达,那就说明机制、尤其是经济机制是一种人类压根就“设计”不出来的东西,而是客观存在的。而所谓“机制设计理论”,其实就是试图从“机制”出发而非从“规律”或“原理”出发,来给人们制造出一种人造规律、人造机制来(笔者把它称为“人造规律”、“人造机制”)。

  毫无疑问,由人类“设计”出来的所谓“经济机制”一旦脱离了客观规律、客观机制、客观原理,它们就势必会演变成为“人造规律”、“人造机制”、“人造原理”,其结果,对于设计这些规律、机制、原理的人们来说,肯定是不会有好下场。而产生于美国的“次级贷款”和“次贷危机”,无疑是人造规律、人造机制、人造原理的一次惩罚。

  04·能否抑制经济危机取决于经济被谬误误导时间长短

  有人说经济危机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东西,笔者以为,这是一种没有半点依据的荒唐论调。何以见得?因为经济是资本资源化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总会有一些自然灾害、战争灾害的发生,但没有一个企业、经济体在专门从事“反经济过程”工作,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经济体都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与可持续增殖,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除非他们对人类、对社会有刻骨仇恨,除非他们是一些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成员。

  如此是否可以说,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只有经济过程而没有反经济过程?否,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比如,经济危机的不期而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次贷危机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各种经济危机的不期而至足以证明不只有“经济过程”也有“反经济过程”,不仅有“资源资本化过程”也有“资本资源化过程”。或许有人会问,难道“反经济过程”或“资源资本化过程”是人们有意而为之的?否,回答是否的。

  现在笔者要说的是,作为物质形式,经济的本身并不存在所谓危机,而一定是由于人的经济意识事先就发生了危机。什么意思?就是说作为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与制约下运动的经济事物本身并未发生危机,而是面对经济事物、经济规律、经济原理的客观存在,人的经济意识发生了危机。或许有人又要问了:明明是经济发生了危机,笔者为什么要说是人的“经济意识”事先发生了危机?难道“经济意识”能决定“经济物质”?是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请问,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经济体发展到一定时候时为什么会忽然发生“危机”呢?如果不是由于人的意识在此前发生了错误的判断,能发生经济危机吗?或许有人又会质问:你这不是在说,“意识”可以决定“物质”?是的,至少各种经济危机是在错误的意识主导下形成的。换言之,如果没有错误意识的主导,就不可能产生经济危机。也就是说,若没有错误的、不符合规律的、不符合客观原理的意识事先存在并主导经济社会活动,经济危机那就不会发生了。

  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并非是经济事物自身运动的周期性,而是取决于经济被误导时间的长短。这是因为,经济危机是对唯心主义掌管经济的证明而非对唯物主义掌管经济的证明;反之,如果人的“经济意识”能够符合“经济物质”即能够符合经济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话,那么,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就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