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就不怕臃肿


不差钱就不怕臃肿
 
温州苍南县灵龙公路收费站,近日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臃肿收费站”。因为这个小小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竟然有职工113人,其中事业编制68人,还向其他企业借用了45人。(27日钱江晚报)
同样的规模,其他地方只需30来人就能正常运转,灵龙收费站的职工却多达113人,68人的编制已经够庞大的了,竟然还外错45人,“史上最臃肿收费站”的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谁都知道收费站是个肥差,灵龙收费站这个小庙之所以容得下这么多和尚,显然是因为其不差钱。尽管其年效益1000万元不算多,但几百万元的员工工资福利却有财政拨款保证,难怪点都撤了,人还在“坚守”。
由此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媒体披露的渭南“社管办”,8个编制就有74人拿工资,虽然后来官方辟谣说大部分都是后来增加的编制,但其臃肿程度堪与这家收费站称兄道弟了。何以会如此,也是因为不差钱,只是那里多了收费和罚款的来源。
一些部门或机构,钱多了没处花,或者不愁钱的来源,其诱惑力可想而知,某些有背景的七大姑八大嫂便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来分一块蛋糕,甚至于只要挂个名,班都不用上就可以领工资、拿福利当然就很正常。
“史上最臃肿收费站”现象,暴露的显然不只是机构臃肿、编制管理的问题,更集中反映出当下备受诟病的权力寻租乱象以及财政大锅饭弊端,要令其消肿,绝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而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既断奶更断利益链,否则,类似的奇异景观就难免还会“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