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标致408当初公布的销售目标是每月5000到7000台,上市头两个月,在新车效应的光环之下,曾冲上5、6千台,但随后就有大跳水迹象,掉到3、4千台。当初东风标致定的目标就比较保守,如果连这个都完不成,实在有负东风标致在408上的抱负。
标致408枉有标致车系“4”字头的名号,其实却是“3”字辈的马甲版。换个马甲接着出来忽悠,这是合资车厂在中国不约而同启用的新型秘密武器。不管是大众的朗逸、新宝来,还是本田的锋范,都走的是这一路子,而这一切,都源于大众那个惊人的发现:“中国人需要简单的大车”。
标致雪铁龙一直被指责不把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来,多年来一根筋地炒旧饭。有人说,这是法国人的傲慢,其实,面对德系、日系强悍的对手,法系车在中国车市上只是个龙套角色,一点傲慢的资本都没有。
说来也怪,法系车一直和中国对不上点儿,早在1979年,雪铁龙就跟中国谈合作,一直谈到1992年,才谈成了个神龙公司。其间,发生了诸多令人苦笑不得的事情,雪铁龙要跟着中国政策上马汽车时,中国政策调整要下马了;雪铁龙决定跟着下马时,中国政策又支持上马汽车了。合作形式也由合资再到合作再到合资地变来变去。雪铁龙在中国的荒诞剧上演之时,中间还穿插了个广州标致的悲情戏。
不能说法国人没有诚意,只能说,他们的思路跟中国市场一直对不上点儿。从车型投放上也是这样,两厢的富康、两厢半的赛纳、单厢的毕加索,都开了中国市场先河,却几乎都是悲情角色。富康还算好一些,可它开创的中国两厢市场,却被众多的后来者摘了果子,法系车自身的两厢307、世嘉依然在寂寞的角落里期待春天。
我们无奈地发现,当法国人向中国投放前沿产品时,中国人不买账;当法国人保守地在旧车型上折腾时,中国人开始热衷“世界同步”的概念——怎么总是对不上点儿?
这两年,大众开创了一个老平台造新车的新流派,在老宝来的平台上,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外观大气、价格平实的朗逸和新宝来,并一举成功,现在朗逸的月销量已经达到惊人的两万多台,力夺细分市场前三名,新宝来月销量也破1万7千台,稳居高位。
标致408走的正是这种“简单大车”的路子,在老307的平台上,搞出了大壳版新车,并冠之以B级车的“4”字头。408虽然动力和机械底子与307一般无二,但凭借在同级中超大的体量、全新的“4”字头名号,跟朗逸差不多的起步价,理应走出像朗逸一样的豪迈步伐。在东风标致的算盘中,这款把准了中国市场脉搏的408,一定会成为标致冲量的领军车型,但眼看着连月销5000台的任务都保不住,不由让人怀疑,这一次,法国人是不是又走了眼?
同样是“简单的大车”,为什么408不能像朗逸一样成功?这是一个让人沮丧的事实,体量够大、观感够气派、定价也比较有诚意,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销量大暴发。
不得不说,要相信品牌的力量。
大众在中国耕耘有年,旗下有普桑、捷达这样的黄忠型老将,近些年又不停地拿来新车型、新技术,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形象,牢牢地把持着合资车中的领头位置。标致靠什么跟大众相提并论?
标致在中国现在有三个车型:207、307和408。其中307已是老一辈,在欧洲早已换代为308;207徒有虚名,其实是206的换壳版。且不说当年的广州标致给中国人留下了什么印象,在中国复活后的标致,靠307、206这样的东东,树起了什么样的品牌形象?
大众下有老桑、捷达这样的老功臣,上有速腾、高尔夫6这样强悍的新锐车,这样的土壤上,种下朗逸、新宝来这样的种子,是能够茁壮成长的。但东风标致明摆着没有这样的土壤,如果东风标致的207不是山寨版的,“3”字辈的不是307而是308,或许408会更顺理成章一些,要是还有个407,效果会更好——当然,如果真有407,现在的国版408更名作406更合理些。
大众之所以提出“简单的大车”,是因为它曾在“复杂”上吃过亏,然后顿悟,搞的是“复杂”之后的“简单”,而且在推出“简单”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复杂”车。标致在中国从来没有“复杂”过,一直是靠旧车型过活,现在又想靠大壳版的旧车型杀出一条新路,没有多大说服力,买家会本能地作出判断:忽悠,接着忽悠!
老实说,标致408还算是比较低调的,以它的轴距和车身尺寸,叫B级车(中高级车)也并不为过;它的定价也是比较低调的,并没有因为车大而坐地起价(当然,即使卖高价也没人买账)。广汽车田的锋范走的是跟408差不多的路子,它是在飞度的平台上重新设计车身,拉长了一点点轴距,就以中级车自居。但本田就是本田,再嚣张也有人买账,这也是品牌的力量。
在中国车市上,标致这个品牌的含金量并不高,在很多买家眼中,它甚至还不如韩系的现代。现代走的是性价比路线,同一级别的车,定价能比德系日系同级的对手低出两成以上,悦动是现代最新款的中级车,起步价比大众速腾低3万,就算跟“简单的大车”朗逸比,也明显低出一截。这就是现代的生存哲学。跟现代的悦动比比,标致的408虽然自感定价比较有诚意,但要想打动买家的心,恐怕还是要拿出一个更让买家们眼前一亮的心动价。——也许标致会觉得冤枉,但在品牌形象没有明显提升之时,想要迅速打开销路,好象也只有降价这一条路可以走。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