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人类智慧的结晶
——李建永《母亲词典》读后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疆域广大,谚语数量之多,如同浩瀚的海洋,因此,书店里从来不乏“民谚选编”、“谚语集锦”之类的书。但从谚语的海洋中精心遴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加以诠释,使其成为读之可以长知识、增见闻、且对生活、处世有所启迪之书,却难得一见。而李建永所著之《母亲词典》,便是一本帮助读者了解谚语知识,并将谚语运用于生活之中的难得一见的好书。
《母亲词典》一书,精选谚语二百多条,编排以一年四季为序,每季十篇,所涉内容,分为“时令·风俗”、“人情·物理”、“饮食·健康”三类。每个词条,独立成篇,每篇文章中既有对词条的考据、诠释,也有作者独到的见解。考据、诠释,旁征博引,涉及古今中外之典籍;抒发独到见解,则结合社会、历史、人生等诸多方面,或侃侃而谈,或一语破的。而一个词条的释文中,又引出若干谚语与典故,内容之丰富,远远超出其它词典中对词条的单纯解释,可以当作散文随笔来读。我观一些“民谚选编”之类的书,只有词条的分类编选,而无详细的诠释,仅可供查找、引用时翻阅,若是当作一本书来读,读上几页,便觉索然寡味,且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而《母亲词典》一书,却将每个词条铺陈发挥,写成数百或千余字不等的文章,其文字的魅力,起到了“选编”、“集锦”之类谚语集所不具的效果。
作者在书中说,谚语“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结晶”,我觉得,经过实践反复检验和时间筛选的精辟的谚语,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也可称之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作者所言:“十里风俗不同,万里谚语却相同。……广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大量谚语,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更具普世价值。”这就是我们在读外国的经典谚语时,也会深表赞同乃至过目不忘的根本原因。谚语既是民族或曰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就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母亲词典》中的每一篇,虽然只分为三大类,但却涉及许多方面,如自然、生产、生活、处世、励志、健康,等等,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规人劝世的社会教化之功能,展读此书,如同打开了一部生活的宝典,或曰人生的指南。
作者称谚语“是人类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金子”、“是一部口口相传的文明史,是一个民族的回想与记忆”,又说“每一条谚语的内核之中,都包含着中华文明真善美的因子”,我以为,这样的评价,毫不为过。作者的母亲,是一个饱尝生活艰辛、历经世事沧桑的老人,从她口中说出的许多谚语俗话,来自上一辈或她的同辈人,而她又将这些谚语俗话传给了子孙,一辈又一辈的口口相传,使得由谚语汇成的文明之河,源源不断。而作者作为有心人,运用自己的学问、识见和人生经验,对母亲以及诸多先辈传下来的谚语,做出精妙透彻的解读,可谓在开发中华谚语的宝藏、激发读者对谚语的兴趣,以及使谚语为大众所用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建永是著名杂文家,自青年时代便博览群书,且注意对谚语的记录搜求,他在此书“开场白”中称:“十多年来,我把随时回忆起来的‘母亲的话’留心记录下来,居然积攒了数千条。加上我平时收集的一些流行于故乡及周边地区、甚而全国各地的民谚俗语,怕有十几甚而几十万条。”这部四十余万字的《母亲词典》,正是作者在长期广博阅读和广泛搜集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深入思考,辛勤笔耕所结出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