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微笑
小说很好地体会了题目所包含的多向性意涵,把奇幻、推理、科幻、历史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在技术上表现了驾驭宏大的能力,这样的能力,对于写中长篇也是适用的。在人文意蕴上,达芬奇的献身精神令人敬佩。而他的超能力则令人感受到文艺复兴那个大时代的风标。这篇作品既紧扣题目,又能深入和广泛地发挥,情节曲折,可读性强。
本文理当推为第一。
★蒙娜丽莎之心
宋楚这个女人和沈沉、裴明两个男人,一共是三个人。三个人演出了一台戏。小说有精神分析的色彩,然而又不完全是精神分析。作者没有试图揭示两个男人的心理幽隐,而是致力于他们在极端行为之后的无限追求。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正和人物的无限追求形成了内在的应合,最后的结局给作品染上了一抹人文的亮色。
本文排名第二。
★你想要的结局
也许作者并未读过库弗的《保姆》,但这篇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后现代的碎片式文本。当然,碎片在这里并非贬义,而主要是技术层面的。这样的文本的情节实际上是密集的,思维是迷宫的,实际上也可以表达深入和复杂的意涵。作者在这篇小说里表达的是一个元叙事概念,正如文本所说:“她是故事中的人,但她赋予结局以意义,破碎的情节因此连贯。”“反正故事的开始,是为了玩一个文字的游戏。”“这就是结局,也是故事的开端。它可以重复无数次,变化无数次。”“你想要的,是这个结局吗?”作者表现了深刻的思考和较高的思维水平,但作品的观赏性会差了些。
本文排名第三。
★蒙娜丽莎的失踪
蒙娜丽莎失踪了,她来到中国,成为善良清孤的卢修女;卢修女在一场大火中去世后,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失而复得。《红楼梦》就是这样的结构。《红楼梦》中的人间之旅包含了太多的内涵,而本文的人间之旅却线索单一,表现的是单纯、明洁的爱心。这样,作品成了一幅白描,蒙娜丽莎变得非常可爱了,她是天使。不过,这样的桥段深沉会使作品简单化,无法呈现深刻和复杂的意旨。
本文排名第四。
★蒙娜丽莎的消失
这是一个“穿越”版的蒙娜丽莎,她漫游了五个角色所代表的不同经历。蒙娜丽莎成了一个体验者,一个非常可爱的处处令她眼花缭乱的豪迈的少女。这样的架构,可以写成长篇,但不适合写成短篇。穿越的魅力在于不同情境的生存体验,而这是需要极细微的笔端的,短篇却无法表现这样细微处见出的深刻,于是作品会黯然失色。
本文排名第五。
★永远的少女
为亲情而献身,为伦理而献身,为打破封印而不顾一切,这些桥段,在诸如吸血鬼等等的故事里已经表现得太多了。虽然就单一的情节而言,这篇文还是有些曲折的;但是,蒙娜丽莎以及五个不同角色的着意安排,作者似乎并未深深领会。
此文排名第六。
★无字碑
怎么看怎么像《盗梦空间》,此在和异在的幻想,已经是一个老套。而且,小说并没有把蒙娜丽莎的深意发掘出来,要不,随便讲一幅什么画,难道不都是一样?
此文排名第七。
★让我毕业吧,蒙娜丽莎
无厘头的搞怪,但搞怪本身却没有搞出名堂来,于是文章就既无曲折也无深意了,于是人物也忒可怜。何必如此呢,自己毕不了业,说明不是那块料,干脆跳槽吧。
此文排名第八。(201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