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夫山地·电影惊魂记


 
转发班夫国家公园网页的图片 冰碛湖看落基山十峰

 

班夫山地·电影惊魂记

     高岩。绝壁。荒漠。雪原。还有死亡之海。今天,只一个下午,我身临各种绝境,我体验各种惊魂。

     整个下午,身上的某一个部位不断被恐惧揪住,我一次次问:

    “班夫山地”电影中的英雄们,你们的恐惧在哪儿?

 

   “班夫山地”的英雄们,你们的恐惧在哪儿?

 

    身临高岩绝壁时候,恐惧在哪儿?

    我很想问问银幕上那些玩命的人,那些在极限世界中玩命的人,你们的恐惧在哪儿?

    坐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美嘉影城,刚刚开始看2010邦夫山地国际电影节特制的片花的时候,我的恐惧感,就已经在我身体的那个部位,油然而生了,克制不住,消除不掉。那个恐怖感部位告诉我:你看一眼都恐怖,假如真的到了电影里那些玩命的绝壁上,你还不得吓死!

    银幕上,一个年轻人,没有任何防护,只穿了休闲服装,在陡直的峭壁上横向移动脚步。身后是绝壁,脚尖以下,是更深的绝壁。而他的脚下不过是不足一个脚掌宽的石壁裂缝错出一道石阶。恐惧,我恐惧;而他居然若无其事,走在绝壁上。我不禁暗暗问到:你恐惧吗?你的恐惧在哪儿?你怎么能不恐惧!

    银幕上,一个人拿冰镐砸向右前方的冰岩,准备找到新的支点,继续攀登。一镐下去,冰壁崩塌,一大块冰在胸前崩裂,狂坠。镜头跟着碎冰摇下,下面是无底深渊。恐惧,我的恐惧;而紧贴冰壁的登山人,若无其事,望着碎冰呼啸而下的深渊。我心底又问:你恐惧吗?你的恐惧在哪儿?你怎么能不恐惧!

    银幕上,一个高山滑雪的人,在画面的右上角开始飞入,从白雪高岩飞过。高岩上的积雪已经堆积到了高岩的外边。滑雪板从悬空的白雪上飞过,人弹了出去。一个美丽的弧线。人飞出画面的左下方,镜头却没有切换,因为,恐怖事件就在滑雪板滑过山岩的那一刻发生:画面右上部高岩上的厚厚白雪随之崩塌,雪崩紧随滑雪者背后。他应该知道这个雪崩的可能性,那么,当他驱动滑雪板向这个高岩飞驶的时候恐惧吗?你的恐惧在哪儿?你怎么能不恐惧呢!

    片花之后,是一个个恐怖细节。

    无疑,山地电影,可以说每一部都是一个恐怖事件,每一格画面,都是超级恐惧的细节。

    这是我今天观看邦夫山地电影节世界巡展影片的确切感受。

    今天是2010年10月23日,邦夫电影节世界巡展首次在中国放映。“2010中国-加拿大山地文化纪录片展,暨班夫-发现之旅山地电影中国展”在北京三里屯的美嘉影城搞了一个首映式。我的学生黄凌参与其事,让我知道了这个好消息,于是“身临其境”。

 

    “身临其境”,目睹极限疯狂

 

     我坐在电影院里“身临其境”,极近距离目睹世界上一个又一个极限狂人的一个又一个极限挑战,于是,凯撒的“3V”,我有两个:我来,我看,第三个“V”——“胜利”当然是属于银幕里面的那些人的;而我呢?还有:我恐惧,我刺激,我敬佩。

    影片放映山地纪录片之前,中国巡展主办者安排了一个“来自班夫的问候”的视频,从中方知“班夫山地电影节”是一个特别的电影节。根据电影票上的信息,查阅www.banffchina.com网站,得知“班夫山地电影节”的确切信息。顺势查阅,又有很多收获,不妨在这里说一说。

    班夫(Banff)地处加拿大艾伯塔(Alberta)省卡尔加里市(Calgary)西部。班夫最有名气的当然就是1885年建立的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它在落基山脉的北段,高峰、冰川、冰原、森林遍布其间,还有绝对优美的路易斯湖。此外,东西南三面,由比邻三个国家公园,被称为“加拿大落基山脉自然公园群”。

真真是一个好地方。

    就在这样的“山地”圣地,从1976年起,每年“山地人”都带着“山地人”特制的“山地电影”到这里放映交流。35年来,班夫山地电影节已经成为世界各类电影节中极为独特的一个。1986年开始,“班夫开始全球巡展,将电影节中评选的最佳作品向世界推广,展映地点甚至包括南极。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世界巡展”(引自www.banffchina.com)。今年十月的北京,然后上海,班夫电影巡展首次进入中国。

    我今天身临其境看到的,原来是班夫山地电影的精选。难怪那么过瘾。

 

    “班夫山地”,整个一个“刺激”

   

     非要说班夫山地电影的特点的话,第一就是“惊险刺激”。

     今天下午两场的八部山地纪录片,全都惊险刺激。上面说过,即使我坐在电影院绝对完全的椅子上,也克制不了从我身体某一个部位升起的恐惧。难怪首映仪式主持人要大家“系好安全带”。看大银幕上的镜头,大概所有观众都免不了在生理上产生和镜头中人物同样的“物理性”通感。

    《独轮革命》中,一个独轮车手练习从街头石阶的钢管扶手上滑落,突然失手,独轮车从胯下飞去,车手的“胯下”,不偏不倚、实实在在撞落在钢管扶手上。我听到全场观众同时发出一种极有痛感的惊呼。请看来自班夫中国官网的剧照:



    《信步人生-承诺系列2》(英国, 2008, 20分钟。导演:保罗·迪夫利。制片:达沃·布朗。)纪录山地人詹姆斯·皮尔逊的一次攀援。镜面一样的绝壁。绝壁下面是大海的浪涛。全辛万苦准备,千辛万苦攀援,所有观众都希望他成功。已经攀到绝壁的一半了。突然,詹姆斯·皮尔逊两手交错的时候,一个闪失,身体像被子弹击中一样,从绝壁上跌落,所有观众不能不同时惊呼。詹姆斯·皮尔逊重整旗鼓,在此攀登,终于到达顶峰。所有观众又禁不住同时给银幕鼓掌。请看来自班夫中国官网的剧照:



    我也不禁又对着银幕问:你恐惧吗?你的恐惧在哪儿?你怎么能不恐惧!

    我之所以这样问,是每当身临高处,我的恐惧就不可遏止的在我身体的那个部位凝聚。那个部位不是心,不是脑,不是肝,也不是胆,不是手,也不是腿,而是我的胯下。恐惧凝聚在那个部位,紧紧揪住我,让我寸步难行。今天的攀援电影(第一场还有《首攀:不可能完成的攀登》和山地车电影(《旋转-宽克系列》),总让我那个部位被生生揪住。那么电影中的他们,有没有同样的“恐惧点”。我不知道。

 

    “山地电影”,绝境绝景超级之美

 

     班夫山地电影巡展影片的第二特点就是超级的美。

     我讲摄影课程有一节叫“相机的落脚点”,我要说的是,摄影图片“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程度,是与相机拍摄位置有极其密切的关联。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才有那样的震撼作品,才能领略那个地方,且只有那个地方才能领略的美。

    所谓相机的落脚点,应该是拿着相机那个人的落脚点。不过也不尽然。航天飞机拍摄的星级照片,大部分是无人驾驶的卫星相机拍摄的,这样的相机的落脚点,是航天科技人员共同协力在陆地上设计制造的,在地面上遥控的。以现代科技水平论,月亮、火星尚可近距离拍摄,高岩绝壁,更不在话下。这样的照片,无疑也同样具有震撼力。但是,不会让人有太多的敬畏感,因为它太安全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登上月球,实地拍摄月亮,就完全不同,他在月球上的每一步,都是“一大步”,都是令人陡然升起敬意的一大步。

    但是,和山地电影里面的英雄相比,这个敬意还是要打折扣。前几年中国宇航员终于巡游太空;去年,中国的宇航员又太空行走,的确让国人振奋。但是,转念一想,他们的安全系数,远远大于危险系数。整个航天部,乃至于全国的纳税人都在保障着他们的成功和安全。而“山地人”这伙“亡命之徒”,却是一个个经常触摸死亡的人。他们领略到的美,是绝对的美。他们自己或者跟随他们的山地摄影师把只有他们触摸死亡才可领略到的美展示给我们这些坐在电影院椅子里的人,让我们不断地被这些绝对的美惊倒。

    今天下午最美的影片是《雪色画布—印鉴系列》(美国, 2009, 16分钟。导演:尼克·瓦戈纳。制片:本·斯特古留斯基)。在日本拍摄。日本中央山脉以西,被称为“里日本”,因为日本海和季风的关系,“里日本”冬天的降雪量全球第一。特别是新潟越后,更是“雪国”。川端康成被这里的雪景“击倒”,写出小说《雪国》,成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小说之一。不知道这部山地影片是不是在越后拍摄的。我去过越前、越后,我宁愿这部作品是在那里拍摄的,他让我又回到雪国。

    不过,我也知道,单板,双板滑雪者和摄影师绝妙配合,静止的雪、飞扬的雪、崩落的雪、出神入化的雪,这些雪,即使身在雪国,也绝对看不到。如今,我坐在电影院的椅子上却可以尽情领略了。

 

    中国首届班夫山地电影巡展的绝对悲伤以及相对幽默

    这一届山地电影巡展,还让人悲伤,无比悲伤。

    今天下午第二场放映《浩海孤舟》(澳大利亚, 2008, 58分钟。导演:大卫·米奥德、詹妮弗·皮顿。制片:詹妮弗·皮顿。)。第一个镜头是死亡呼救。画面全黑,只有一个小红点闪动,伴着主人公的画外音,银幕出现主人公呼救的英文字母。粗燥的白色字母。字母被打字机打出的单调声音。“独木舟1号”的主人画外音:我的独木舟在下沉……沉到海里……请求援助。声音戛然而止,然后是一种绝对的寂静。2007年1月11日,澳大利亚探险家安德鲁·麦考利驾驶独木舟1号驶入太平洋最凶险的海域,计划以独木舟完成历史创举。30天后,已经看得见目的地新西兰的海岸了。但是,独木舟的主人却在此时沉入大海。电影说,至今还没有找到他的遗体。电影用安德鲁·麦考利自拍的画面和对他身边人物的采访画面组成,切换自然,却独具匠心,把一个冒险家的悲剧和壮举留在人间。这部纪录片电影拍得真好!(来自班夫中国官网的剧照)

    多米尼克·吉尔“出演”的《请上车》,除了艰辛,困难,危情,等等“山地因素”之外,影片制作者还突出了山地者的幽默。(来自班夫中国官网的剧照)

“阿多”的计划是“从阿拉斯加的北海岸到南美洲的最南端,骑着一辆双人自行车,行程3万2千公里,一路上即兴搭载陌生人。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历经两年,跨越两个大洲,充满了无数惊奇和意外。”这是影片的宣传,很显然,忽略了这部影片的幽默,我看电影,自己笑,听见周围观众笑。看来“山地人”世界也是充满了喜剧。这部记录长片也是拍得真好!

                                                 2010年10月23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