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重点关注民生,解决初次分配失衡、居民消费不足、城乡差距扩大、社会保障欠缺等问题。从国富到民富,十二五发展目标被全国人民期待。
正因为民生目标被全国人民期待,我们更需要思考民生目标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民生问题不是要靠那个神仙皇帝来解决,还是要靠民众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解决,中国人不是不勤奋,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勤奋时的制度环境还是有问题,也就是他们努力勤奋的权利往往受到抑制甚至侵害。全会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改革路径、技术创新路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路径等。以我之见,在这些路径背后都蕴含着同样的一个主题——民众基本权利的保护和培育,民生只是目,民权才是纲,纲举目张。或者反过来说,目前民生方面存在的多数问题,都与民权不彰有关。
技术创新调整需要保障民众的创新创业权。如果行政垄断使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很难进入,知识分子有个创意还要问姓社姓资,争取科研资金还要被行政管制花费大半年时间,那技术创新搞不起来。
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保障民众的竞争权。如果创新创业没有金融的支持,没有财政的孵化,没有资本市场的公平透明,有背景比有能力更重要,大家都希望有官爹,只想当个公务员或国有企业瓜分财富,或者只想在虚拟产业投机炒房地产、炒股票发财,不想把财富蛋糕做大,产业结构如何能调整?
无论是初次分配扩大劳动者比例,还是城乡差别的缩小抑或提高民众社会福利的程度,都需要保障民众的交易权。如果劳动者没有说话的渠道,发牢骚叫破坏稳定,上访更被看做违法,看见官只能敬畏不能质疑批评,协商谈判被行政强制替代,权利被侵害劳动者连个讲理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实惠劳动者。
创新创业也好,竞争交易也好,总得有个自己的组织吧,如果组织权不能保障,或者一讲自治,就用行政化的虚假自治替代,出租车老总就成了工会主席,矿工一盘散沙,就连教授治校也只是虚晃一枪,那个体在强大的资本力量面前,在强大的行政力量面前,生命都难保,还谈什么平等协商谈判。
正是因为民权缺乏基本的保障,才积累了如此多的民生问题。国际歌早就唱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政府的责任,执政党的责任就是通过维护民权促进民生,而不是替代民众,把民众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好心把民众当孩子呵护,可能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唯有民权彰,民生才长,民生是目,民权是纲,纲举目张。一个需要反复提醒的常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