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月7日专电(记者吴俊)1.8万名农民工排队退保,形成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退保潮”,工作人员加班到晚上9点办理退保手续……谁也没有想到,千呼万唤的养老保险转移政策实施前夕,作为全国农民工最多的城市,深圳竟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1.8万名农民工要退保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八卦岭的深圳市社保个人服务中心,每年底都会迎来一波退保的高峰。与往年不同的是,2009年的退保人潮更加汹涌澎湃。2009年12月3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中心所在的大楼被围得水泄不通,12个办理窗口前都排着长龙。
由于退保必须出具个人身份证、社保卡、单位终止劳动关系证明和银行存折复印件,服务中心楼下的几个复印点生意红火,甚至把复印机搬到了大街上。当地警方出动100多名特勤人员在现场维持秩序。
在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一家电动自行车厂上班的赵华告诉记者,他是陕西宝鸡人,2006年到深圳来打工,做电动自行车装配工作,现在工厂效益不好,他准备下一年去浙江打工,听老乡说转保非常麻烦,现在不退以后就没得退了,所以就赶来退保,拿出多少钱是多少钱。
周红霞在深圳市南山区的一家服装厂做工,准备春节回家过年,有同事说退保后能拿1000多元钱回家过年,周红霞觉得退保很划算,就毫不犹豫地带上自己的社保卡和身份证,并让公司给开了辞工证明,特地向公司请了一天假,办理退保手续。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杜斌介绍说,仅2009年12月31日一天,深圳市退保的人数就达到1.8万人,这是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退保潮”。由于退保人数众多,深圳社保个人服务中心加班办理退保,一直到31日晚上9点,送走最后一位退保人,工作人员才下班。
杜斌告诉记者,深圳今后将不再办理退保,持续多年的“退保潮”将成为历史。国务院日前出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从2010年元旦开始实施,今后参保农民工离开深圳后可将养老保险关系转回家乡。
“突击退保”原因几何
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但绝大多数农民工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15年,在养老保险转移新政策实施前,他们的养老关系很难转到其他城市,更不可能转回家乡,很多农民工因此离开一个城市时选择了退保。
深圳是全国农民工最为集中的城市,每年底的“退保潮”已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据深圳市社保部门统计,2009年深圳共有580多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保人数100万人次。
为了让高流动性的农民工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国务院日前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提出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的,养老保险关系应随同转移到就业所在地,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基金后,其流动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保障了参保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享受养老退休待遇。新政策从2010年元旦开始实施,养老保险跨省流动成为可能。
然而,为何在养老保险新政策实施前夕,深圳却上演了这样一幕“退保潮”呢?深圳市社保局副局长杜斌说,当天退保的主要有3类人员:一类是户口在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想着过年回家能多带一点钱回去;第二类就是刚出来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们对新政策不了解,“老”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养老意识比较淡薄,觉得还是拿到钱实在,这类人占多数;还有一类就是参保较晚、年龄较大的参保人,反正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跨过“累计参保15年”的门槛,就算将养老保险转回家乡也无法享受退休待遇,所以干脆退保。
深圳市社保局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对养老保险转移新政策不了解,对转保流程复杂性的担忧以及对将来工作地点和时间的不确定,是参保人选择退保的主要原因。
深圳市社保局局长秦群力认为,新政策从通过到正式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能够设置一两个月的缓冲期,让参保人能够熟悉了解政策的好处,然后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合理选择,也许会比“一刀切”更好。
相关文章 |
· | 养老保险转续:会不会“补丁摞补丁” |
· | 观点| 养老保险新规推行手段仍需完善 |
· | 养老保险转移办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元旦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