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投资虽不算太超前 但是不是应该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


   央行行长周小川认为,中国必须在投资方面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需求正是这一新的增长点。“这些需求有其必然性和好处。必然性是中国处于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好处是这个投资是有实际需要的,并不太超前,是符合当前阶段发展的,不是浪费的,也不会导致产能过剩。”

   我比较认同周的观点,因为如果还是按照那种投放方式的话,无疑将形成更过剩的产能,而产能的过剩一方面意味着浪费,一方面对政府来说感觉很心疼,还必须采取措施去救产能,去维持既有的产能,而这必然对经济转型是不利的,所以也必须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满来未来发展需要的投资点,无疑城镇化投资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仅为45%,我们还有很长的城市化道路要走,因此从一个相对较长的纬度来看,城镇化投资没有过剩,只有不足,但同时从一个较短的纬度来看,发展速度是有限度的,因而对其配套设施的需求也是有限度的,而如果我们城镇化投资如果只顾眼前,而忽视长远,虽然使当前投资减少,但可能加大未来投资额度,或重复建设,或者翻工,修补,而如果投资太超前,不仅使用效率低,难以发挥效益,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挤占目前更多的资金,所以对城镇化投资要统筹考虑,我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机会成本问题,要测算好,另外就是一定要做好规划,要让上马的项目质量不仅要经得住时间的效益,更要使上马的项目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也就是说从长期来看,上马的项目是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总之在当前情况下,我们应该根据机会成本加以抉择,我的观点是今年或以后几年如果大规模推动城镇化投资的话,民众的收入,民众生产,生活状况尚不能更好的享受给其带来的种种便利,也不能迅速的与其衔接,踏城镇化的东方而实现较快的发展,不如削减部分政府投资,而保持支出总额不变,结余的部分用于扶持民众进入市场,进入城市这种并重的措施,以让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的相适应,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