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傲慢变成野蛮......


【感悟】将来和现在就是一种自我纠错的能力。因为当你强大的时候,就容易慈生傲慢,傲慢变成野蛮的时候就是人们遭遇灾难!越是强大越是谦卑,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而是走向永远的内涵!人是这样,国家同理,政党亦是如此!

 

    元旦前的某一天,《环球游报》的记者针对“名人”提出了同样的十个问题,其中有:沈昌文(老人)、蒋方舟(学生)、冯骥才(作家)、茅于轼(经济学家)、于丹(老师)、陆川(导演)、吕燕(世界名模)、吴晓波(“中国青年领袖”)、杨丽萍(舞蹈家)、胡荣强(世界华人协会主席)........。我的采访被定格在:

 

当傲慢变成野蛮,人类必将遭遇灾难

 

1、你理想的中国是什么样?
    就本职而言,我不敢看的太远,我仅仅希望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目前世界所做的,就是社会主义理论要实现的东西。所以,一个让人们是安居乐业的社会是我理想的中国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生病最好;迟生病,生命年龄尽量向死亡年龄靠;生了病尽量不出现大的功能障碍也可以。人们看得起病,有了病也不至于倾家荡产的。有了医疗保障,人们才可以安居乐业,社会才稳定。我预测,中国只有真正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为什么的时候,就是卫生事业发展成熟之时。但这个时候,卫生部的任务也许不是简单的治病了,而是养生,卫生部更名为:“健康养生事业部”

2、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预言2050年中国世纪将来临,你怎么看?

    首先我坦率地说,我没有读过约翰•奈斯比特的《中国大趋势》,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问题。但是,我总觉得,在当今世界里,在一个信息瞬间万变的时空中,谁要预测一个国家的发展趋势似乎没有在本世纪以前那么容易了。研究现在的中国,必须置身处地熟悉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同时研究什么是影响到2050年的关键因素、动力和能力。这就需要综合各种数据。要研究中国在地球中的地位,这种地位能持续多久。不是有一本《世界是平的》书吗?在一个“平的世界”,谁都有可能崛起的机会!这就使我们要研究要统治世界靠什么?外国人如果是这样预测中国2050的,我倒是要问你是怎么看呢?中国人知道中国人的事。

3、你认为中国要崛起,中国民众最缺的是什么?
    短期看来,缺乏民族的信心和创造力,这是真正腾飞的最基本要素。比如人们盲目其追求韩剧的现象就可以反映一种民族的心态。韩剧好不好呢,应该说是好,好的意义在于受众多,追捧者重。对一种事物的盲目追求,也反映没有选择!没有选择是因为没有创造。尤其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创造。文化不仅是传承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影响的问题,影响的范围与人群!

    将来和现在就是一种自我纠错的能力。因为当你强大的时候,就容易慈生傲慢,傲慢变成野蛮的时候就是人们遭遇灾难!越是强大越是谦卑,不是信心不足的表现,而是走向永远的内涵!人是这样,国家同理,政党亦是如此!

4、如果你有机会为国家献上一计,那是什么?
持续关注民生。

5、你现在的生活是你小时候的梦想吗?
我现在的生活一定不是小时候的梦想。小时候梦想一定比现在清纯得多,美好得多,因为我们接受的共产主义教育!那就不用细说了。

6、你生活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有了一个可靠的生活保障是我更加关注民生的问题的动力。

7、生活中最让你不爽的事儿和最让你开心的事儿分别是什么?
最不爽就是被人误解、和被人误读。最开心的当然就是得到人们的表扬和认可!

8、你认为幸福是什么?有没有不安与担忧?
幸福就是有时间思考。

9、如果有选择,你希望生逢中国的哪个时代?
我依然留恋国泰民安的年代,也羡慕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的年代。

10、中国离成熟的公民社会还有多远?
    要回答中国公民社会有多远,恐怕我们要从什么是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有什么特征说起,不然突然一个“是”或“否”的回答,大家茫茫然。公民社会就是国家和市场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他是在官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有几个基本要素或者说含义:首先,我们确定它是一个个人私域。也就是私人领地。公民在家庭生活、私人生活领域的私密权,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公权不应侵犯,也就是个人隐私权。第二个要素就是,可以有志愿性社团。这种志愿性社团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是自愿和自由的,并且不以赢利为目的。它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团,是一种非政府的、非营利的社团组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或促进成员利益的互助互益活动。志愿性社团应该没有对任何政治团体有政治倾向,但是它为公民提供了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和手段,提高了他们的参与能力和水平,因此,当代公民社会论者多把志愿性社团看作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有人甚至在二者之间划上等号。还有一点,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和民间舆论交流平台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公共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作出自己的评判。自由的、理性的、批判性的讨论构成这一领域的基本特征。最后一点就是,在公民社会里,社会运动是公民们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而集合起来主动发起的社会政治活动,如环境保护运动,和平和核裁军运动等。这种社会运动具有倡导特定政治议题推动社会政治改造的重要作用,是公民首倡精神的重要体现。

   明白了以上的公民社会基本之后,我们就可以分析,我们离真正的公民有多远了。可以说,现在只是雏形,在现实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以及隐私逐步得到体现,公民意识也已经逐步形成,一种关心社会、关心公益风气也逐步形成。作为执政党也在逐步推进。但是在公民社会进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干预,公民的公共意识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政府也没有充分尊重公民的权益。尤其来自政府方面的干预,有很多干预是严重侵犯公民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的。有些政府部门本身并没有公民意识,甚至把自己至于公民社会成员之外,不是救世主,胜似救世主。如果这种存在政府部门的“救世主”不改变观念,不把自己首先当着公民,其次才是公务员的话,可能这个进程会很长很长。

   什么是公民社会推进的动力呢?我个人认为是网络!现在能够真正体现公民社会以上四个特征的只有网络。我钦佩奥巴马在上海与网民的一段对话:“我认为越是能够自由的信息流通,社会就变得越强,因为这样子,世界各地的公民能让自己的政府负责,有一个问责制度,他们自己会思考,这样会有新的想法,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一直是坚定的支持互联网开放的使用,我是非常支持不审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