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风云(二) 第9章 (1)马歇尔选中了史迪威马歇尔


 

 

           抗日风云(二)

                     王先金 编著

 

       第九章 戴安澜阻击日寇  刘放吾救援英军

             史迪威决策错误  戴安澜将军牺牲 (1)

 

                         马歇尔选中了史迪威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在重庆闻讯后即决定派杜聿明率第5、第6军入缅,配合英军对日作战。

杜聿明率部于1942年3月1日前后陆续入缅。3月12日,杜聿明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代司令长官,这时,入缅的中国军队才正式被称为“中国远征军”。

已与美国结盟的中国战区统帅部,要求美军派出一位职务高、影响大、熟悉中国情况的美军将领,来华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协调亚太战场的行动。

    马歇尔想到了史迪威。

    “亲爱的朋友,为了挽回亚太战场的被动局面,我们打算派你去中国。”马歇尔将军一见到史迪威,就开门见山地说。

    史迪威面有难色。他想进军欧洲。

    马歇尔说:“乔,你还有24小时可供考虑,提出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否则就是你自己了。”

    史迪威拿不定主意,又去到史汀生的住处,跟陆军部长交谈了一个半小时。

    “在物色去中国战区的人选问题上,我们颇费周折,力求派最有才能的将领去。因为那里与日本近在咫尺,举足轻重。”史汀生说着,打手伸向火炉取暖,“你已经被晋升为中将。”

    史迪威心里很激动,但他没有流露出来。史迪威细想了一下,在众多将领中,的确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再说,过去在中国呆了那么多年,他对中国还是有感情的。

    “部长先生,我听从调遣。”史迪威答应了下来。

    几天后,马歇尔又召见史迪威。

    “要是我们派去的人砸了锅,美国空军在中国就没有立足之地,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将鞭长莫及。”马歇尔说,“我们选中了你,你就获得了陆军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无限信任,寄托我们所有的期望。”

    史迪威不动声色地静听着。

    “我必须承认,你在历次军事演习中的卓越才能,一直使我难以忘怀。”马歇尔接着又说,“选中你另外还有一个决定因素,那就是总统本人也认为你算得上是个中国通,你从前写的那些关于中国的报告,老头子都仔细读过。怎么,你一点没听进去?”

    “相反,阁下所说的话,我几乎一字不漏地装进了这里。”史迪威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这么说你接受了,乔?”马歇尔半信半疑,隔着桌子把手伸过来,“那就一言为定。”

    “这个接受是无条件的,阁下。”史迪威笑得咧开了嘴,乐呵呵地把委任状捧在手里看了一下,又急忙塞进自己的公文包。

 

 

                  史迪威将军与中国上尉

 

                          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1942年3月3日,蒋介石与史迪威先后抵达缅甸腊戍,商谈盟军对日作战事宜。

    当时,中国驻印缅军事代表侯腾少将手下有一位年仅19岁的上尉王楚英,奉命开车到机场迎接史迪威将军,并准备回答将军对前线战况的询问。

    史迪威走下舷梯后,商震、林蔚与侯腾等中国将领一一与他握手问候。

    史迪威与商震等人边走边谈,快到停车场时,侯腾少将急步向前,与史迪威讲了几句,又急忙向王楚英招手,让他前来晋见史迪威将军,并作了简单介绍。王楚英走向前,向史迪威举手敬礼,却发现史迪威本来就很严肃的脸上此时更加阴沉。他板起脸孔用一种鄙夷的口气问道:“你是哪位达官贵人的儿子,能有机会到缅甸来当这份好差事?”

    原来,史迪威对中国官场的特权腐败情况了如指掌,他知道中国达官贵人的子女从来不上第一线打仗,总是躲在司令部或后方机关当个参谋、副官,混个资格以后就升官发财,远走高飞。他以为王楚英也是这一类人,所以对他没有好脸色。王楚英一听他的问话,觉得自己被史迪威误解,受到了侮慢讥嘲,心里很生气,但为礼仪军纪所限,不得不克制自己,只是默默地肃立在将军面前,一声不吭。

    侯腾看见王楚英眼睛注视着史迪威,却不答话,知道史迪威刚才的问话刺伤了王楚英的自尊心,他赶忙向将军解释:“王是一个平民的儿子。”又指着王楚英面部下颔的一块伤痕说:“他虽年轻,打仗却很机智勇敢,在江西的彭泽、湖口、瑞昌一带作战,曾经狠狠地揍过日本鬼子,立过战功。他脸上这块伤痕,就是在瑞昌西南范家铺的一次战斗中被鬼子打伤的,是日军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接着又说:“他原是五十四军的警卫连长,是我们借调过来的。”

    史迪威凝神听侯腾解释,炯炯目光透过眼镜片审视了王楚英好一会儿,慢慢地,他那严肃的面孔露出了笑容,并伸出细瘦而有力的手与王楚英紧紧相握。

    快要上车,史迪威告诉中国将军,他要乘坐王楚英开的车,说罢便登上吉普车坐在驾驶室旁边的位置上。车子开上公路以后,史迪威亲切地望着王楚英,问道:“孩子,你这么小年纪,就同凶恶的日军打仗,不害怕吗?”这一声“孩子”的呼唤,使王楚英感到无比的温暖亲切,将军此时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蔼慈祥的神情,深深地把王吸引住了,刚才在机场产生的不愉快情绪顿时烟消云散。

    一路上,王楚英一面开车,一面向史迪威讲述了自己在缅甸南部作战的经历,对方很听得很认真并且频频地发问。正谈着,汽车抵达将军下榻的酒店。史迪威一下车就对侯腾说:“我们还没有谈完,中午是否能让他来再同我谈一会儿呢?”侯腾点头表示从命,随即陪同史迪威向院内走去。蒋介石夫妇已在门口迎接。接着,蒋介石设便宴为史迪威洗尘。

    饭后,史迪威没有休息,又把王楚英找去面谈,了解日军现状、动向以及英国盟军的有关情况,又问王对缅甸局势有何看法。接着王又提出一些建议。话还未谈完,狄克杨副官推门进来催史迪威启程前往机场。

    上了汽车,史迪威叫王楚英接着谈。王一面开车,一面说:“就战术而言,我主张迅速集中我军至少五个师,在东吁附近与敌决战,先吃掉孤军深入的日军第44师团,再去收拾第33师团,乘胜追击,歼灭其后续兵团。”接着他再一次强调,“现在的关键是英国是否决心守缅甸,是否肯同中国军队真诚合作;其次是要同日军抢时间,争速度,谁能制机先,谁就能掌握主动权,就能取胜……”

    车子到达机场,史迪威一下车就把王楚英叫到面前,拍着他的肩头,笑容可掬地说:“我的孩子,想不到你小小年纪,倒很有见识,你说的有理,我会记住的。”

    1942年3月4日,离华两年的史迪威乘坐飞机,进入了中国领空,飞抵中国战时的陪都重庆。

    急欲获得外援的蒋介石,对史迪威的到来非常重视,在飞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全身戎装的史迪威步下舷梯的时候,中国战区统帅部、国民党政府的十几位高级将领和文官,以及驻渝的各国使馆使节或武官,都早已恭候在珊瑚坝机场。

    殷勤的主人颇有心计,他们腾出了宋子文的公馆,作为史迪威下榻之处。所有的侍役,都是从军统局派来的。

 

 

                     飞虎将军陈纳德

 

    两天前从缅甸战场飞来重庆,等着与史迪威一道会见蒋介石的美军航空大队长陈纳德,一早来到了宋子文公馆。

    陈纳德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飞行员,早年患有耳疾,提前退了役。当中国抗战暴发后,他首先应聘来华,担任了顾问。此后,他组建了美军志愿航空队,担负着滇缅公路的防空重担,太平洋战争暴发后被召回美军现役,率领陆军航空队第二十三大队击落击伤日本飞机数百架,被中国报纸誉以“飞虎队”的美称。

    陈纳德原来同史迪威没有多少交往,现在他们要成为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了。

    西点军校的严格校规,使史迪威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爱以军纪军容衡量下级。

    陈纳德却是那种不修边幅的军人。他的皮夹克敞开着,腰带上斜吊着一把镀镍的左轮枪,皮革上也溅上不少泥点。他那外套的领口竖着,油晃晃的,也不系什么领带不领带,而是围着一条花里胡哨的丝围巾。总之,陈纳德那身打扮,在衣冠楚楚的史迪威看来,活像是西部片里的牛仔。

    “队长先生,你就不能弄一套稍微像样的军服?”史迪威一见陈纳德,就不高兴地皱起眉头。

    “军服?”陈纳德像吹口哨似的吁了一声说,“一年多来,国内那帮家伙谁来过问过志愿航空队的情况?实话告诉您,司令官先生,我那些能派去作战的飞机,都是由其他几架破飞机的零件凑起来的。不去说它了,说起这些就头疼,反正到了缅甸您就会看到,我的飞机已窘迫到何种程度。”

    史迪威避开眼睛,不再去打量陈纳德那身行头,他问:“大队长,你那里还撑得住吧?”

    “撑不了多久了,将军,我们基本上是在挣扎。”陈纳德坐下来说,“仰光的三中队只剩下十一架飞机,我已派纽寇克上校率二中队去援助。日军空袭仰光,总是以三架战斗机掩护一架轰炸机,来表示他们对美国飞行员的‘尊敬’哩。”

    陈纳德又说:“长官,我亟急需得到补充,否则这仗没法儿再打了。”

    “你会很快得到补充的,会是第一流的新式飞机。”史迪威说,“总统为中印缅战区批了大量的作战物资,我离开华盛顿前,运输舰队就已经上路了。但愿,这些舰队不会在太平洋上碰到德国潜艇。”

    “那就太棒了!”陈纳德高兴地说,“每架美国飞机要换上三架日本飞机才合算;那样他们就不敢飞到滇缅路上空来了。”

    史迪威心中并不以为然,他是个陆军将领,只知道空军不能守住战壕,也不能占领城市,顶多只能在天上助助威,只有地面部队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但他没有把话说出来。

    “能谈谈对蒋介石先生的印象吗?”史迪威问。

    陈纳德搔了搔头:“这是个大问题。请您考虑到我跟蒋先生和蒋夫人的私人关系比较密切,我实在没有理由在第三者面前讲述他们的情况。”

    “如果我们想成为朋友,那么我想听听你的真心话。”史迪威回忆起来了,陈纳德来华前的军衔是中校,蒋介石却授予他中国军队的准将衔,连升了两级。当然,陈纳德如今已晋升为少将,仅比史迪威低一级。

    “怎么说呢?”陈纳德重新点燃烟斗,“我只能说,蒋先生是一个注重感情,但却难于接近的人。多数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是这样?”史迪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跟我想象的差不多。你看蒋先生会很快接见我们吗?有些事不能再拖了,我急着去缅甸。”

    “这一点可以肯定,司令官阁下。”陈纳德抽了一大口烟说,“蒋先生会很乐意接见我们的,他对美国抱有好感。”

    门外一片喧哗。是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高斯,前来拜访史迪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