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月3日,1944年的今天,中国军队在缅发起反攻。
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加紧向东南进行扩张,不仅严重威胁到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安全,而且把矛头直接指向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英国殖民地。英国为了摆脱困境,一改本来的“对日妥协,牺牲中国”的政策,于10月间重开滇缅公路,酝酿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为了保持国防通道滇湎路的畅通,中国政府也迫切希望与英国在军事上的合作。1941年2月,英方邀清“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等三国考察。拟定了中、英、缅共同防御计划草案。下半年,中国军事委员会便把在贵州整训的第五、第六军西调到云南,同时在云南重新组建第六十六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布防。12月11日,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将第五、六两军编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和杜聿明被分别任命为正、副司令长官,准备入缅援英。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决定如日军侵入缅甸时,中国派陆军助战,美国负责供应战略物质。为了协调对日的作战,1942年1月初,罗斯福提议成立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等地区的中国战区,推蒋介石为最高统帅,设立联合参谋部,由美国史迪威任参谋长。
1942年1月下旬,日军为进一步打击东南亚的英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线,以泰国、越南为基地,向缅甸发动进攻。1月31日日军占领毛谈。2月下旬,仰光危急。这时,英方迭次请求中国军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2月中旬,中国陆续派出第六、第五、第六十六军3个军10万人到缅甸参加对日作战。我军防守的东吁(xū)到曼德勒一线为日军主要攻击方向。远征军第五军二零零师在东吁与日军五十五师团激战十余日,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随后我军又在斯瓦至彬文那之间地坚决抗击了日军的进攻。这时英军在仁安羌被日军切断后路陷于重围之中,远征军便派第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出击仁安羌,激战两昼夜,击溃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救出英军7000多人及被俘英军、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多人。随后,他们又与日军血战东枝、腊戌、八莫、密支那等地。最后终因中英战略不一致,指挥不统一、中英军队间缺乏协调,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失败。
1943年下半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盟军开始反攻缅甸。1944年1月3日,远征军驻印军在美国空军支援下,向缅北日军发起反攻,先后攻占孟关、孟拱、密支那和八莫等地。1944年5月,在云南重建起来的远征军17个师16万人,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一带的日军展开反攻。经过艰苦奋战,接连攻克腾冲、龙陵、芒市、畹町等。1945年1月,两军会师芒友。远征军第二次入缅,歼灭日军两个师团大部和击溃另两个师团的一部,牵制日军方面军的预备队,为收复缅北作出贡献。总之,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写下壮烈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