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强制安装手机过滤软件此法可以仿效
李华新
日本的手机普及率很高,未成年人接触手机有害信息而造成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因此,近年来日本逐步加大对有害网络信息的打击力度,通过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推广手机过滤软件,遏制色情、自杀、暴力等有害信息的传播,取得一定效果。( 2010-01-03 新华每日电讯)
2008年2月,日本政府设立了针对互联网和手机有害信息的“违法有害信息咨询中心”和“互联网热线中心”,接受违法有害信息举报。2009年3月,日本内阁府、警察厅、总务省、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等政府部门共同发起“官民携手,普及手机过滤软件”活动,各大电器商场和多个民间组织也积极加入到普及手机过滤软件的活动中。
在日本所谓的年轻女孩说援助方式几乎是色情的一种,而且在日本店初高中女生那儿,参与色情的援助或是通过买春而得到满足自己消费的也不在少数,在日本手机在这方面所担负的作用也是很隐蔽也是很实际的,而了解色情或是通过手机进行联络,进行援助的实际操作,有了手机那是很方便的。而这些女孩说,如何通过网络来得知这些信息,在最初步开始的时候,色情便提供了这种“启蒙”。因此,色情手机的传播就是很方便,也是很有效的一个平台。利用手机使得不少女生成为性市场的营销对象,而一旦进入援助的行列,那么,这些女生就会成为嫖客的发泄对象,这些女孩就会献出自己的贞操,所得到的的报酬,只是为了买自己心仪的一些时髦的物品,或是去买漂亮的衣服。
在《日本人的色道》一书中披露到,由于现代日本社会疯狂的物质追求、男性变态的性欲,日本的少女自然成为色情猎物。加上自古以来发达的日本风俗业,艺伎和游女的生活方式等对日本现代价值观依然存在影响,最为深刻并引人注目的怕是对在校女中学生的影响了,性被她们很自然地视为可以随意出售的商品或者服务。
由于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的“性革命”浪潮加速冲击日本,到70年代,日本青少年的性观念发生巨变;加上避孕技术的提高,性教育的变味,中学生中有过性行为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女学生中还出现了卖淫活动。现在日本的女子高中生中间流行的援助交际应该与此诸多因素有关。
1993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女高中生将自己的制服、内衣内裤卖掉,以此得些零用钱,这是女高中生开始卖春的萌芽。
她们建立援助交际的过程很简单,一般是将自己的传呼机和移动电话号码贴在传言板上,然后等待别人来联系,在20世纪末的日本,男性“上班族”很容易见到这样的启事。而这些参与者就是一些年轻的学生,甚至是一些未成年的女孩。
这就是所谓的援助交际,少女卖淫的代名词。任何被少女们称为“大叔”的男人只要愿意出钱,少女们都会尾随他们去各种名目的“情人旅馆”。
如果更进一步,女中学生们可以给色情杂志拍一些裸体照片,或为音像制品商拍摄一些色情表演的录像出卖。正因为如此,到1996年很快出现了日本全国流行的“援助交际”活动,成为日本社会的新话题。如今自愿卖春的比例相对于被迫卖春的比例大大地提高了。
这些女中学生停止卖春一般要等到她们遇到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的那一天。日本少女的这一表现给外国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她们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旅游的时候,很能引起东南亚的不良少年的注意,激发他们犯罪的冲动。针对援助交际等社会问题,日本有人甚至喊出了“女生误国”的话来。
当然,我们还不能说,现在的色情手机信息的泛滥,是否会使得中国的女孩以及中国的年轻人会沉浸于性活动之中,但是现在手机上色情信息的泛滥,它的出现无疑会使得年轻一代会对性的感觉从好奇效仿到自己付诸行动,而自己并非在这种交易中,不会得到好处。因此我们对色情手机的如何制止,用什么妈妈团来进行举报的方式尽管是也很有效,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些强制的措施进行制止。据了解,日本全国已有600万手机用户安装了有害信息过滤软件,小学生中手机过滤软件普及率约为六成,初中生约为四成,高中生两成左右。
但是,截至2009年11月底,日本的手机用户已达1.15亿,而6岁至12岁儿童的手机普及率达29.8%,13岁至19岁青少年的手机普及率更是高达83.6%。显然,相对于手机普及率,日本手机有害信息过滤软件的普及率不高。
而相对于中国来说手机色情信息的清除和制止,似乎才刚刚被放到社会话题的桌面上,那么对于手机运营商来说,你在销售手机的时候,愿意不愿意安装过滤软件,应该是在用法律的形式进行规定,是一种强制行为。 为进一步打击和抵制有害网络信息对青少年的侵害,日本政府从2009年4月起实施《加强青少年网络环境安全法》。这部法律规定,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向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提供服务时,有义务在手机中安装有害信息过滤软件。这是日本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手机过滤软件的地位。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