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电子信息产业是大势所趋


  刚放晴两天,天空又暗淡下来,北京以新一轮的超低温天气迎接“大寒”节气的到来。同一时间,中央气象台也发布寒潮预警,受这股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新一轮的大风降温和低温雨雪天气。异常现象在俄罗斯、美国等北半球国家很多城市同样存在。这段时间的持续低温,让不少人开始怀疑全球变暖论调的真伪。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颜宏打消了这些人的猜测:“虽然今冬北半球普遍出现严寒天气,但短期气候异常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而全球变暖趋势的驱动力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不会有大变化。随着气候持续变暖,这种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会增加。”

  这种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低碳改革当仁不让。

  首先,发展低碳电子信息产业是公民的责任。以集成电路产业、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视听产业和电子基础产品业构成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节能减排、倡导低碳消费的趋势下,购买低碳的产品应该成为每位公民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尽的责任。

  当然,除积极购买低碳产品外,公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低碳生活,目前很多人习惯将不工作的电器置于待机状态,却不在意电器待机时仍用电,其实低碳的做法很简单,及时关掉闲置电器的电源不算难事。

  其次,发展低碳电子信息产业是企业的责任。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体,其肩负的责任更大。企业日常的工作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回收利用等,低碳思想应该贯穿在每个环节之中。

  企业应该比公民更加积极,因为电子信息产业是生产引导消费的模式,即企业生产什么产品公民就只有什么样的产品可以选择,所以企业在思想上要重视发展低碳产业的重要性,随后在制造和销售环节将低碳思想和产品引导给消费者。

  最后,发展低碳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的责任。在全球强调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扶植绿色的生产、绿色的销售和绿色的消费。

  目前国际上做得稍好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都出台不少引导政策。比如日本相继制定了《容器包装循环法》、《家庭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在做《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等。韩国则提出了“绿色成长”国家战略,将“绿色成长”放在国家政策的首要地位,意在短时间内将韩国打造成为“绿色发展模范国家”,无论在经济领域还是环保领域,无论在能源领域还是在环境技术领域,全面助推韩国迅速成长为世界“绿色强国”。澳大利亚政府每年花纳税人的钱送给每家每户一打节能灯。

  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有了借鉴范本,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总之,低碳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引导、企业支持、公民参与,只有在这三股力量发挥合力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各项行业标准去旁敲侧击,这样才能形成发展低碳电子信息产业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