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还要靠自己努力提高收入


 


   “撵房檐头”是我家乡的俗语,意思就是租住房子而居。如果说一个家庭过着“撵房檐头”的日子,那必然是窘迫落拓生活的代名词,这样的家庭也意味着在人世间享受最少的尊重。

   “撵房檐头”这个词汇虽然在家乡以外的语境中很少听说,但我却觉得其生动活泼,蕴含着无尽的意蕴。其言外之意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本意。在汉语词典中,“撵”字的基本义项有两个:一是“驱逐,赶走:把他~出去”;二是“追赶:我~不上他”。在家乡的语境中,“撵房檐头”之撵首先是第二义项,就是一个(家)人追逐着别人的房子,但其中暗含撵的第一个义项,就是被人“撵”,也就是说,作为租客,随时都有被主人逐出家门的危险,这很好地诠释了“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人生困境。

   我住过单位宿舍,也曾“撵”过房檐头,甘苦自知。住单位的宿舍便宜,但那种杂乱与吵闹让人实在无法忍受,没有个人空间,没有隐私。

   所以为了一点私人空间,就得“撵房檐头”,这样便有了个人空间,但你时时刻刻都要警惕着:说话要小心翼翼,不能得罪房东;房租每月送上,一定要即时;甚至教导四岁的女儿,要让着房东刁蛮的7岁孙女。

   总之,依附着别人的生活 (虽然交房租),不但没有尊严,更没有自由,比如曾经喜欢呼朋唤友晚上喝酒,但自从过上了“撵”生活,一是不敢请朋友来家,怕房主讨厌;也不敢回家太晚,影响房东休息。

   不是没有买房子的念头,单位在1995年曾经集资房子,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2.6万元,算下来,每平方米的造价还不到500元,虽然这样的房价现在听起来似乎是个传说,但对于月收入150元的笔者看来,不啻于天文数字。闭嘴不再食人间烟火,也得20年的积攒。

   所以,每每看到专家甩出 “买不起房子,就租房子住”的含泪劝告,我就怀疑专家不曾食过人间烟火,没有受到过住房的压迫。

   然而,很多时候人都要面对生存的无奈。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对218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2%的人赞同年轻人就业、创业初期租房住。但61.1%的人认为,目前困扰租房者的最大问题是租房市场缺乏监管,出现纠纷难解决。受访者中,66.7%的人租过房。

   后来,我读书再就业,在广州找到了一份还算体面的工作,刚毕业就贷款买了房子,曾经奋而斗之,无所收获的我,终于有了一片天地,所以,我想对那些“撵”房檐头的蚁民们建言:住房还要靠自己。

更多精彩请点击本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anghai515

 
联系方式QQ:121759585 邮箱:[email protected]

 

自主创新是策划之根本
资源整合是策划之生命
核心价值是策划之灵魂
利润至上是策划之目标

品牌追求是策划之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机遇 + 方法 + 努力 + 心态 + 激情 =成功!            
   ——携手共赢,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