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牌的商品化贬值


       

    海尔的领导张瑞说过:现代社会人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浮躁。

  这个问题在一些知名品牌中,也是屡见不鲜。一个略有成功的品牌,似乎扩张、延伸都是一块诱人的馅饼,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品牌之后,前仆后继,挑战品牌的延伸性,牺牲了很多的仁人志士。

  深圳的万科、怡宝公司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问题。万科搞株式会社那一套大家都熟悉了。怡宝是万科搞株式会社的一个产物,后来卖给了香港的华润公司。怡宝早期生产的是蒸馏水,后来生产纯净水,再后来因为行业内纯净水和山泉水吵架,怡宝又想增加矿泉水项目、冰红茶项目等,先后都试过。由于行业关于纯净水和山泉水争吵的性质都变了,好像有你没我一样,同时,由于怡宝在行业争吵开始时是纯净水的旗手,所以,骑虎难下,既想生产矿泉水,又怕纯净水的销量下降太快,同时也是打自己的脸。正是在这个犹豫的阶段,景田、鼎湖山泉、华山泉这些原本的二线品牌全线飘红。在这期间,怡宝先后在成都、海南等地扩张,而且在成都也开发了矿泉水项目,在广州、东莞、惠州等地苦苦的寻找矿泉水水源,结果是一无所获,因为怡宝这样的大品牌需要矿泉水水源有很丰富的水量才能支撑品牌的扩张。统一企业和康师傅企业只能做所谓的矿物质水,农夫山泉在长白上的靖宇县生产矿泉水也是因水量不足,而夭折。由此一来怡宝的品牌给人以模糊的形象,虽然矿泉水和纯净水同属饮用水行业,但是90年代赋予纯净水和矿泉水水火不容的境地,严重损坏了怡宝的固有形象:你我的怡宝,这一已经深入人的良好形象。

  在进入2000年之后,怡宝固本强根,开始了怡宝区域品牌全国化的进程,先后赞助中国篮球联赛等全国性体育运动等。至此,怡宝的品牌品牌形象又清晰起来。
 

 

 


  品牌是由优秀的产品、良好的服务、清晰的文化定位共同造就的,但是,品牌并不等于商品本身。一个优秀的产品可以通过品牌身价百倍,可以给消费者脸上贴金,给商品提供更多的附加值。这一过程也是品牌逐渐精准定位,和文化成型的过程,为消费者提供心理满足和一种愉悦的体验。

  一个成功的品牌,在扩展的时候,不免让消费者体验新产品,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使用又会回到对该品牌的商品认识,这种认识往往不能够联想到品牌所代表的文化。品牌所代表的新商品也不一定能够满足该品牌忠诚消费者对于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需要。这种落差就会给这个品牌减分,造成品牌的形象贬值或者是模糊。使用品牌本身就是使用其个性,个性不是可以沟通的,他的最大优势就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感受。就像我们在大街上看到别人和你穿了一件一摸一样的衣服,多少我们会有些失落。如果说,我们穿了一件和知名名人一样的衣服,那种感觉还好一点,否则,会大大失望的。

  要想使品牌不贬值,只有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才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和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要。知名的企业管理者一再强调,市场唯一不变的是永远在变,我们的品牌只有清晰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动向,不断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才能使得品牌立于不败之地。从利益的角度来讲:赚应该赚的钱。

 

星巴克|品牌|倒闭

 3美元两瓶的星巴克包装咖啡



  一个优秀品牌的商品化贬值,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它的速度也是很快的。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好像品牌和该品牌代表的产品没有什么区别?其实是特错大错。当精神的东西,成为现实物质的时候,他就会大为失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和网友聊天,多数聊的是虚幻的感情交流,当见面以后,也会大为失望。所以说:网友一见面就散伙。当你在广播里喜欢一个知名的播音员,你会对他在广播的甜美声音所以吸引,当见到他的时候,你的感觉又会是怎么样呢?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信仰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这种信仰就是一种品牌,像东莞的步步高公司的老板段永平,现在常年驻扎美国,一年顶多回来一次。这就是塑造信仰的办法,公司员工只能看到信仰中的段永平,而看不到现实的段永平。看似段永平已经不管理步步高公司了,其实,他是牢牢地掌握着这家公司。步步高公司的不断发展,也只能是吧段永平越传越神,段永平这个品牌也只能是越来越有竞争力。


 

星巴克|品牌|倒闭

  瓶中的星巴克咖啡消失了品牌的醇香


  品牌的发展只能是不断提高品牌的竞争力、牢牢地掌握任何产品及服务都只能是围绕品牌的增值来开展工作。离开这一点,就是对品牌的损伤、对消费者的不敬。

星巴克|品牌|倒闭

  星巴克在美国开的“杂货”打折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