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类问题,在各个发卡的城市基本都存在。
发卡的是企业,负责营运的也是企业,企业在经营中对此类费用的利息收入已经归入财务成本中。
大家之所以关心,说到底还是存在对社会公权力的不信任。
市民与公交企业,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只是公交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经营实体,是在政府的调控营运的企业,多多少少存在政府的“影子”。市民担心企业中的这部分能够生财的“金娃娃”坐着企业的位子,入得他人的口袋。
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而且不是很罕见。
对于市民的质疑,企业没有义务作答。但作为社会的管理机构,查清费用的来龙去脉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
希望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承担起义务来,给市民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