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地震是现代科技在地质探测方面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在地表上人为制造一个小型爆炸,随之测量其引起的地震波,从而获得对地表深处的地质结构信息。这种用于地质探测的人造地震,由于爆炸量级极低并位于地表浅层(几米至几十米),因此对环境不具有破坏作用。
人造地震灾害是一种科技探索,或者是地质开发中的负面效应。比如,一是地下核试验导致的人造地震。二是开采地热、天然气、石油时偶尔伴生的低震级的地震,据已证实的因地质开采而导致的地震,一般不超过里氏4级。
真正的人造地震灾害,则是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深层引爆,随之引起高震级(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效应,进而导致地震灾害。这类人造地震灾害,属于地震武器的范畴,是反自然、反人类的。
人造地震灾害的理论原理,其基本点主要有三:一是要设置在地震带上,因地震带是地表磁场的疲劳源。二是爆炸物在深层启爆(5千~1万米),利于能量集中效应发挥。三是启爆方式不外乎核弹或磁炸弹,其启爆能量足以引爆地表深处的地磁场,从而实现瞬间巨大地震能量的球型释放。
中国学者乃至科技界一贯思想保守,他们不具有超常规的思考方式,任何方面,仅仅在思维方式上就都不敢越雷池半步,更别奢谈进一步的实践探索,这也是长期制约中国创新能力严重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是一个思想开放的国家,他们对什么事情或可能性都敢于全方位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也善于对超前科技方案进行巨大投资,随之往往走在世界前沿,并引导世界科技、经济、军事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不仅如此,100年来,美国对待科技人才,那是真正的尊重与器重,并在全世界挖掘与吸纳了层出不穷的一流科技人才,因此,美国总是能够领军世界科技前沿而无往不胜。这是我们需要领会和学习与追赶的重要方面,别再把自己的能人不当人才。
有国际传闻说,“1.12”海地地震是美国地震武器所致,消息一出,举世震惊。尽管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一些蹊跷事件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因为海地是美国的邻居,距离美国本土仅仅1千公里,可是,地震之后,美国的救援部队是以全副武装的方式进入的,但是,时间上却比中国救援队飞行半个地球到达海地后,还要晚两个小时。显然,这不符合美国的基本思路,因为,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后,美国军队却是最先到达现场进行救援的。另一方面,海地地震一周后,美国全副武装的救援部队总人数已达2万,机场和空中运输都被美国空军接管,联合国部队被置于次要地位,美军不再听从联合国的指挥。
“人造地震灾害”不是不可能,而是要看谁首先掌握并怎样利用。“人造地震灾害”是反自然、反人类的,当强盗首先掌握,那么,他将用于绑架全世界;当热爱和平的人们掌握,那是抗衡强盗的制胜法宝。世界是矛盾统一体,不在矛盾中生存发展,就必将在矛盾中毁灭消亡。大自然从来就不同情弱者,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四日 于中国衡阳
非放射性核弹是需要正确理论引导才能微型化的!美国又是如何做到材料一替换就成功定型各种型号的?06年美国偷窃的资料并不完整哪!是否中国军方有人走私标准型号非放射性核弹给美国了?海地地震区域也确实找到非放射性核弹爆炸特征点了呀!
图片来自发展论坛: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73341842
附1:《参考消息》1月22日第5版题为“美秘密武器试验引发海地地震?”的文章:
【俄罗斯《报纸报》网站1月20日报道】题:委内瑞拉从俄罗斯得知美国对海地的攻击(记者 伊利亚·济年科/倢尼斯倢利马诺夫)
海地发生的毁灭性地震是美国新式秘密武器试验的结果。据西班牙媒体报道,这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援引俄罗斯军海军的某份报告发表的声明。俄罗斯北方舰队司令部对此予以否认。俄军方人士却认可这一说法。
作为查维斯传声筒的委内瑞拉一家国家电视台在网网络站上刊登了一篇报道,称造成14万人丧生的海地地震是美国海军试验的结果。“演习”的目的是为进攻伊郎从而推翻执政的伊斯兰政权作准备。进攻将借助一系列地震来实现。
尽管文章作者没有直接援引查维斯的话,但西班牙媒体称,这篇报道是引自委内瑞拉总统的电视讲话。
电视台网站的这篇报道指出,该情报来源于“监测美国第四舰队在加勒比海域活动”的俄北方舰队的一篇报告。在美国于2008年重建这支舰队后不久,以“彼得大帝”号核驱动巡洋舰为首的俄罗斯北方舰队曾经在加勒比海域巡逻。
报道说,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就“大力推动”地震武器的研制。“报告”作者认为,今年1月先后发生在委内瑞拉、洪都拉斯和海地的地震具有同一个“震源”。此外,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中国纹川的大地震也是使用这种武器的结果。
根据报告,美国1997年启动的“高频活动极光研究计划”(HAARP)可能也与秘密武器试验有关。反美政治家和各国科学家认为,该计划是为研制地球物理或电离层武器。这种武器具有制造异常天气、引起水灾、干旱和飓风的能力。
但北方舰队司令部表示,他们不曾向查维斯作过任何关于海地试验的报告,也未曾掌握有关美国地震武器试验的任何数据。舰队发言人说,“委总统为何突然决定发表这样的声明,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没有关于这类武器试验的任何数据,也没向查维斯提供过类似情报”。
俄海军总司令部推测,查维斯编造出这一神话是为煽动反美情绪,而且除了假托俄舰队之口,他找不到更好的依据。海军发言人指出,“在查维斯的讲话中提到了‘彼得大帝’号参与的演习,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的演习。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委内瑞拉总统的想象力过于丰富”。
不过,以“彼得大帝”号为旗舰的北方舰队,确实有军舰于2008年低造访加勒比海的委内瑞拉海岸。当时,许多俄罗斯媒体报道这次访问为两国海军联合演习,但俄海军部门更愿称之为“军事远航”。
同时,俄方消息人士认为,海地地震的确可能是美地震武器试验的结果。他指出,“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研究于2006年进入高潮阶段。也就是说,美国测试理论上能够影响地壳运动的具体技术的效用已经有三年了。
美国还在地下核武器试验期间就开始研究各种共振对地墁的影响。当时科学家发现,当在某一点的地下爆炸达到一定威力时,可引发地质构造板快的位移。结果,国际社会决定禁止底下核试验。
但美国仍继续开展基于非核技术的武器的试验。这位消息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有数据表明,存在能人为引起地震的武器。但这方面的研制工作正在进行”。
附2:一篇读后令人深省的《海地地震,美国制造?》
2010-01-23 09:21
http://hi.baidu.com/wmquan/blog/item/ee80e95015d6b3571138c26b.html
海地地震美国制造?
地震是天灾,具有一定随机性。但相同烈度的地震却可在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中带来不同伤亡、不同悲剧。
细究下去,海地为何贫穷至此?
美国著名政治漫画家、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主席特德·拉尔(右)撰文,写
下了“为何我们手上沾满海地人鲜血”这样的文字,并冠以“海地地震,美国制造”的标题。
“海地震后的伤亡数字在不断更新,而受政府控制的美国媒体却在共用同一句背景介绍:海地是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拉尔在开篇中这样写道,“切!我真想知道海地为什么会这么穷!”
因为穷所以伤
在海地,“地震也许是一种随机,但伤亡却是一种注定。别去怪建筑质量,因为贫穷才是导致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拉尔说,故事得从1910年开始。1910年,一个名叫纽约国民城市银行的金融机构买下了当时海地唯一一家商业银行和最大金库——海地国家银行,当时,那家纽约国民城市银行,也就是后来响当当的花旗银行,对海地人打着漂亮的旗号说,美国人购买海地国家银行就是买走了海地全部债务。
5年后,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下令美军部队占领海地,声称“要保护美国人投资的海地”。自1915年至1934年,美国在海地施行严格军事管制,“谋杀海地爱国者,将海地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放进了美国银行家的口袋”。
“美国银行家和将军们吸干了海地人的血,致使海地社会动荡至1957年,尔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海地安插了一位终身独裁总统弗朗索瓦·杜瓦利埃”。
美国摧毁经济
拉尔说,杜瓦利埃1971年去世前,美国人就已经相中了他的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在美国人的怀抱下,小杜瓦利埃训练军队帮助美国人对抗古巴,攫取了国库中至少3亿至5亿美元,私藏在自己位于瑞士等地的私人账户里。”
在美国影响下,小杜瓦利埃向美国货大敞国门,美国农产品在几乎没有关税的优待政策下肆意流入海地,摧毁了海地本国农业。“一个曾经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国家就此破产,田地荒废,数十万农民流入太子港贫民窟。”
“尽管我们对海地‘仁至义尽’,海地仍然是个第四世界的失败国家!”拉尔说,“但我们从来不气馁,美国的企业们依然援助海地,就像迪斯尼在海地给专卖店员工每小时施舍28美分工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