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篇四:我被诺贝尔奖撞了一下腰(组图)


    俄勒冈州立大学杰出人物Linus Pauling(1901-1994)是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1954年,Linus Pauling因研究化学键的性质和复杂分子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联合美国及其它49个国家的科学家呼吁停止核武器试验获诺贝尔和平奖。慷慨的大师向俄勒冈州立大学捐赠了他们夫妻所有的论文、诺贝尔奖牌和资料,并说:“I did so because I had confidence in OSU’s ability to preserve these materials and to make them available to scholars around the world for generation yet to come. ”

 

                                   Linus Pauling(1901-1994)

 

    馆长在荣幸地向我们介绍了大师及其夫人为俄勒冈州立大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之后,拿出两块诺贝尔奖奖章供大家欣赏留影,我大有被诺贝尔奖重重撞了一下腰的感觉。震撼之一,中国学生到美国读书选择学校的时候,非常讲究排名,而在美国US NEWS上仅位列综合性大学三类大学,美国二百名以内的俄勒冈州立大学居然培养出了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的得主。号称我们的学生数理化基础功底扎实,新中国建国60年却无一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据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统计,大国在建国30年之后会出现一个诺贝尔得主,其中差距耐人寻味。震撼之二,如果我们的博物馆中有这么一块藏品,一定是藏于玻璃框架内供人观瞻,一般人绝无机会可以触碰。而当今在世的70%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学生可以与大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算是不能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教诲,通过与诺贝尔奖奖章零距离的接触,也可能触发追随大师的脚步,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攀登科学高峰的宏愿。我想当年大师将诺贝尔奖奖章捐出,也包含有此意吧。

 

                                 以Linus Pauling的图像发行的邮票


                                       诺贝尔化学奖奖章



                         1954年Linus Pauling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奖章

 

    过往三十年,诺贝尔奖除和平奖和文学奖之外的得主,不管国籍如何,大部分都是在美国的土地上、用着美国的科学基金、做着美国的科研项目而获得诺贝尔奖。这与美国近一百年在科学、创新、教育领域的完美结合息息相关。也正是这三套马车同时拉着美国向前跑,才缔造了美国在各个领域的辉煌,诺贝尔奖的获得只是其中一方面的证明。好在诺贝尔奖不是美国人创立和评选的,更据公信力,否则世人会说你美国自己评自己,当然花落你家啦。2006年,美国将所有除和平奖和文学奖之外的诺贝尔奖奖项尽收囊中,美国一报纸评述,诺贝尔奖对美国科学家不公平,如果以得主的水平衡量,一个批量的科学家应该获此殊荣,而每个奖项只有一个,故而称不公平。用广州人的话来说,此言大有赛命的感觉,用北方人的话来说,此言大有得瑟的意思,而美国,还的确有赛命和得瑟的本钱。

 



                                          诺贝尔和平奖奖章

诺贝尔奖金质奖章重0 23公斤左右,由黄金制成,黄金纯度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

 

    无论如何,诺贝尔奖始终是中国人心中的痛。近年来,每年诺贝尔奖颁发之月,总有这么几个声音发出,第一种声音,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中国为什么一定要用诺贝尔奖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啊?如果我们在科学领域实力足够,为什么就不能用这个具有世界公信力的奖项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第二种声音,愤青之言大量涌现,说,诺贝尔奖有政治倾向,美国人控制了诺贝尔奖,所以几乎都是美国人囊括。但是,不要忘了,诺贝尔奖总部设于瑞典,评选委员会委员并非由美国人组成,如果说到文学奖和和平奖由西方思维主导,有政治倾向的话,“授予给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是诺贝尔在遗嘱中的指示。科学无国界,却是可评估、可考量的,哪国政府都不会忽视诺贝尔奖的归属。二战之前,曾经在科学领域极度辉煌的德国因为长期与诺贝尔奖无缘,政府痛下决心,对教育大力倾斜再造,十年磨一剑,才有了2007年德国重返诺贝尔奖颁奖台的机会。第三种声音,对我们的教育模式的现状、教育模式对创造力的伤害、人才培养体制、学者学术诚信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检讨,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个声音在2009年达到了高峰。其实,华裔科学家在诺贝尔奖中也时有露面,但是与新中国的教育无缘,杨振宁、李振道的基础教育是在三、四十年代完成的。触及机制和体制,我们还有更长更远的路要走,正因为如此,需要更多的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什么时候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用着中国的基金做着中国的项目而获得诺贝尔奖,如同中国承办奥运会一样,都将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荣光。

 

    中国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读书的学生选择科学和工程方向的居多,留学美国的学生中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读理工科专业。真诚希望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和运用体制有所变革和完善,令到这些在国外学有所成的学子甘于回到祖国、乐于回到祖国、安于回到祖国投身科学研究和创新,为民族在科学领域的辉煌添砖加瓦,令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说到发明创造的时候不再以古老得已经发霉的四大发明为荣,而以当今中国人能够屹立于世界科技领域为耀。

 

芝加哥当地时间2010年1月21日下午4:15分写于飞机上

 

相关博文:

考察篇一:贵人出门遇风雨(组图)           考察篇二:学术底蕴深厚的俄勒冈州立大学(组图)

考察篇三:我和学生有个约会(组图)

西雅图印象——阴晴雨雪中的大学(组图)      西雅图印象——温情脉脉(组图)

西雅图印象——咖啡是空气(组图)             西雅图印象——快乐的派克市场(组图)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