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门石窟的风水环境
赣州风水养生堂 (http://www.zxyfs.com)
曾祥裕
(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正值2009年岁暮,寒风料峭,我考察少林寺后乘着夜色驱车赶到洛阳市区,翌日清晨一看时针已指8时30分,赶紧起床吃饭。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处,行车约40分钟,我们便到达目的地。龙门石窟之所以千百来屹立在中华文化之林,像一棵长青树,郁郁葱葱,有其深厚的佛教内涵,也有其得天地之利,得人和之扶的原因。
“龙门”之由来
是日,冬阳高照,友人说我们有佛缘,前段时间这里雪花飘飞,游人稀少。迈入龙门,我首先对其地名发生兴趣。众所周知,自唐代以来,皇帝被喻为真龙天子,凡是与皇帝有关得东西统统用龙来命名。比如皇帝穿得衣服叫龙袍,皇帝住得地方叫龙庭等等。那么,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自古就被喻为洛阳八大景之首,是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区。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的佛教地位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已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它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我们屏声静气地仰视一座座佛像,为古人石匠的艺术水平和当年劳作辛苦而发出赞叹!龙门石窟,你的的造像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和吸收,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洋洋大观的佛雕群,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安抚着世俗中众生浮噪的心灵 。
徜徉在精美的佛像之间,我没有预期的激动,因为四川的峨眉山等地的大佛早已定格在我心中,心气平和地向一座座佛像致礼,奉上炷炷心香。这是佛教文化宁静之气,带给我的心灵澄静。宁静才能致远,随着亲近佛法的经历越来越多,越加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感染力和静心力。滤过杂质心地更明亮。
我心想, 如此浩大的佛雕工程,没有人和因素是难以实施的。佛教的兴盛由当政者的喜好息息相关。国泰民安佛教兴,走过一个个洞窟,仿佛翻阅着一幕幕的历史,它记载了当年佛教的兴盛。龙门石窟的发迹受益于当年古代皇帝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这就是所谓的风水人气指数。
据了解,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事实上,绝大部分洞窟都是皇帝为自己营造的功德窟,帝王将相们深信“轮回报应”,“造佛得佛报”。于是他们不惜花费大量得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父母,亲朋好友营造公德窟。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出于政治上得需要,利用佛教从思想意识上麻痹人民的意志,以便顺顺当当地统治人民。佛教教人了生脱死,凡事慈悲为怀,礼让在先,这有助平息众生的叛逆之心,甘愿接受奴役的地位。
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龙门石窟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十分具有代表性。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武则天当政期间,特别祟敬弥勒。为此,她在龙门广造弥勒佛。千佛洞、惠暕洞、大万五佛洞、极南洞和摩崖三佛都是以弥勒佛为主尊的洞窟 。
风水格局殊胜
有人说龙门石窟的兴盛是得益于风水中的三运。我不苟同,不要把凡事的兴衰归之于元运。明明是人事的主导因素却偏要讲合上元运。龙门石窟是历代当政者的宠爱之物,有主观喜好之因素,有借势来维护统治地位的原因,有顺应民心安抚天下之因素......当然,其所处的山水环境是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也反映了佛教融合了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不可否认,龙门石窟的发迹缘起,有必然的风水因素在起作用。龙门石窟遵循了中国传统风水“山环水抱”的理念。
龙门石窟主要景点依山傍水,东北来龙,东面、东南面有河, 两山对峙,伊水中流。无水不成景,我从龙门各个观景点远远地看去冬日下的龙门山峰,虽无春夏的绿色,但是龙门的秀美的山峦更加清晰映入视野之中,脚下玉带般的伊水从天边处劈开两山平缓从容而近,水面宽阔清澈。
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等石窟具有太师椅格局,坐山立向为酉山卯向,丙午方来水,流向壬子方;朝应峰也是秀丽瑞庄,伊水环抱,取阴阳动静之象。因佛像为静,水为动,一动一静,显示龙门的空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