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的高楼情结---搜索年代的生活史(100)
(关键词由国内外主要搜索引擎数据汇总)
(12月14日-1月17日)
Google退出中国
1月12日,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考虑关闭中国运营及网站Google.cn。这个消息对很多都市里的中国人来说是个糟糕的消息,北京的网民甚至把告别和哀悼的鲜花送到了谷歌的北京办公楼门前。而在大洋彼岸,美国人显然也相当看重此事的隐喻,否则纽约时报不会在1月14日将Google退出中国选择作为头条,而把死伤成千上万的海地地震放到二条。
Google试图表明,其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中国方面的内容审查,不过反对者认为其进入中国后表现平平的商业业绩才是其主要原因。然而这些猜测在一周后显得意义无多,因为该公司澄清了有关谷歌中国关闭不实传言,一周前的那个冲动似乎遭受了一次急刹车。
于是,无数失望的人重新兴奋起来,无数兴奋的人重新失望起来。
《阿凡达》
在2010年1月的北京,消费120元去看场电影也可能被拒之门外,因为这是一票难求的《阿凡达》。
截至到1月20日,《阿凡达》的国内票房已近六亿,詹姆斯·卡梅隆带来的“体验电影”就这样让无数中国同行在目瞪口呆中,每天创造着自己的引金纪录。
因此当《阿凡达》将在1月22号被强制下线的消息传出后,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绪开始迷茫互联网。电影管理方随后对此予以解释说,下线的仅为非3D版,让位给新电影《孔子》的说法不实。
尽管如此,弱化阿凡达、强化孔子的气氛仍然笼罩在每一个电影院前,这个事实也完全符合众多网民对于文化管理方的一贯印象:对,他们就是喜欢那么干。
沈浩
2009年的11月6日,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基层挂职的岗位上突然去逝,由于其连续被村民挽留的记录和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的特殊意义,沈被迅速被树立为典型先进人物,从1月3日至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0多家中央官方媒体集中报道他的事迹。
而在天涯等网络上,众多网民怀着矛盾的心情一边对沈浩表示尊重,一边在试图寻找一个年轻的生命突然而去的真正原因。
鸠山南京谢罪
1月4日,法国《费加罗报》的一篇报道称,中日关系将在2010年迎来重头戏,日本首相鸠山将访问南京,并向中国人民谢罪。报道还说,日本政府也会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广岛。
日本《读卖新闻》也随后报道说,鸠山将在今年6月出席上海世博会期间顺访南京。不过,这个消息被日本官方事后否定,称报道“完全没有事实根据”。
尽管如此,这个消息引起中国网络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眼里,日本人的全部毛病就是欠中国一个官方道歉或谢罪。不过很多年轻的日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在双方历史文本中关于战争历史描述的差异,使得这一历史缝隙至今无法缝合。
迪拜塔 华西村
1月5日刚竣工的“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可能最吸引的就是中国人,后者在以“高”为重要指标的城市化过程中,一再创造自己的造楼记录。就在迪拜塔揭幕不久,江苏以富裕而著名的华西村正在计划于2011年后建一个“华西龙大楼”, 118层的高楼约538米高,预计将花去12年时间和60亿元,到建村60周年时投入使用。
据华西村统计,2009年,一共有200多万人参观了这个村,不过538米的高度显然不能用旅游标准来解释,人们怀疑,其最重要的动机大概是以此巨大的投入来保持其“天下第一村”的江湖地位。
是的,一个村子建118层以上的高楼记录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冲动,这个记录华西村应可以骄傲地保持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