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与考试之现状与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与考试之现状与对策

  中学写作之教学,虽有教育改革之马前卒,理论派别林林总总,落实起来,更让人觉得像打翻了五味瓶。现仅从近年来小学、中学写作教学与考试的实际,谈一些个人感受。

  首先,从考试命题来说,中考跟随高考作文的脚步,小学呢,也要仰中学之鼻息,所以,现在有些小学考试也动辄模仿高考写作考试的模式写话题作文,真是怪哉!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和考试的现状,下面援引著名教研员唐建新老师的一段文字,加以阐述。

   “大家最熟悉的各个学段中的作文考试的题目及比例就是一个最落后的检测项目。题目及内容常常是带有严重脱离学生需要的农业文明时代的落魄文人的怀旧情绪的表露,是与社会发展时代需要在距离上显得格格不入的内容,是与各个学段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相去甚远的内容,而最为可笑的是分值,全世界都很难找到的仍然保持了农业文明时代科举考试烙印的重要地位,一道小题就是60分,占全卷的40%,与其他的一道试题1分2分3分,形成了鲜明绝妙的对比与讽刺。”(摘自唐建新《我国语文考试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唐教研的话是有道理的。从现行的各类各级语文写作考试的现状来说,的确如此。有现实的说法为根据,一次,某学校举行大考,作文就是以“眼泪”为话题写文,“三自”原则一成不变。该卷满分100,写作40分。结果,出现在阅卷教师眼中的题目大多是“眼泪”。一个还停留在不会遣词造句水平的孩子,怎么会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其次,从目前的语文教材编写体例看,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还没有一套系统的有训练梯度、有有机联系的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的教材。小学和中学语文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仅靠一本《语文》教材要涵盖诸多内容,显然于事无补。虽然,现行教材有了很多改进,如增添了口语交际和辩论等内容,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但是,“听”的能力如何培养与训练?如何考查?所以,可怜的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粤教版高中课文,虽然有了一些写作片断的介绍,如如何写出生动景物的指导,如何写出波澜起伏的事件的写作指导等内容,但是,也还是零星的、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因而也是随意的。

  现在,已经有一些从事一线教学的学人和语言教育专家开始洞悉并研究这些问题。如广东省教研室的某教研员、上海的名师郑某华“作文过程化”研究(前辈程红兵之类的研究者多从写作思维出发,如原点思维,单一思维等,对写作指导有一些进步意义),迈出了一些新步伐,探出了一些新路子,总结了一些新成果。

  第三、谈谈目前语文教师批阅作文的现状。曾经有人戏言,“教书不要教语文,当官不要当校长”,校长除了要办出特色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提高教师待遇和各项福利,所以,校长不好当。这个问题和主要话题无关,就不多说。

  语文教师要面对繁重的备课,一次要批阅一百多本学生作文,很辛苦!并且,各地各校的要求严苛不同,如有的要求每月写两篇大作文,并且要求面批一篇;有的要求除此外,还要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或者称为生活练笔等名目。结果,出现了回家忙完家务身心疲倦之极还抽出一本作文写写画画的是语文教师;外出听报告偷偷地从包里拿出作文批阅的是语文教师;在办公室怕人吵闹躲进图书室成一统静心批阅作文的还是语文教师。由此看出,他们耗费在作文批阅上的时间之长,用心之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学生的作文如何批阅?你可以只写一行文字一句话;你可以三言两语地精妙概括;你还可以写眉批作圈点改标点错别字从结构到内容精批细改……效果呢?我看说不清楚。

  第四、说说作文考试批阅的现状。

  针对这些情况,我以为相关对策如下:

  一、明确文体意识。现行写作课程的编排,要突出三大基本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另外,要大力加强实用文体的学习指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要把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的写作要求分门别类,提出一定的写作要求。当然,文学写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香港在这方面要比大陆好,他们要求学生注重文学的创作,同时,也强调写好实用文体。好多年前,全国高考出现了写电报、写感谢信的写作考查。我们的教材编写专家,能否在语文课本里安排一些实用文的写作指导和训练呢?

  二、对写作技能的要求,要分层次,有梯度地展开训练。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已经有了一些写作指导,但是,严格地从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来编排写作训练和指导,还不够科学系统。当然,这样的教材编排,不能和大学文学院的写作教程那样,理论深度可浅显,是一种粗线条的写作知识介绍。以前,有一类在一些中等专业、技工学校使用的《阅读和写作》就很好。

  三、从写作心理、写作习惯、写作态度等方面的指导,教材的编写还处于启蒙阶段。记得我上大学时,读过一本写作心理的书,如人为什么要写的心理研究;写作完成以后,什么时候可以发表的心理探究;什么时候是写作欲望最旺的心理研究,等等。又如,什么环境下对一个人的构思帮助最大,我国古代有一个“蒙首构思”的佳话;国外的高尔基习惯在人声喧闹的地方思考写作……这些现象都是值得研究的。那么,对于一个青春焕发、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或中学生呢?人们常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真是如此吗?这是写作的环境或者习惯、心理等的研究。我们的语文教师,你们中有几个是可以和学生一道下水写作的?作为一个游泳教练,你自己都不能下水示范,你的态度就是不好?就是不学无术,缺乏技能。那么,作为教学生写作的教师,你的写作态度、写作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你的教育对象。

  以上,是从教材编写的宏观方面来说。下面从写作教学实践与考试方面来谈一些想法。

  首先,教师要帮学生寻找回话语权。现在的写作大多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的命题学生不大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不命题或者死扣教材上的写作要求。结果出现了千人一面的八股文;陈词滥调的腐朽文;脱离生活的而无实际意义的科幻文;死背秘诀剽窃他人的宿构文;天马行空临场涂鸦的“狂人日记”等等。

  记得李海林教授说过一个案例,一个平时不爱写作,作文基础很差的学生,却被老师截获了他写给一个女孩子的情书,洋洋洒洒将近两千字,“不但文从字顺,而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情感的抒发、景物的点缀性描写、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十分得体……而且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见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海林的《论真实的作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卷首)

  其次,语文教师要做好每一次写作的过程指导,并及时下水写作。我以为过程指导包括了宏观的文体的指导、写作心理的指导,也包括了观察问题思维的指导、材料的收集指导、结构文章的布局指导,还要做好写作完成后的自我修改指导等。

  深圳的唐建新教研员曾经撰文,《作文指导对学生到底有多大意义?》(大致是这个题目,相关文章见新浪网“建新堂博客”),这一问题曾经引起我好多天的思考。我想,作文指导的意义在于打开学生的思路,提供写作心理和写作能力的指引,帮助并找到他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培养他从被动写作到自觉写作、自觉修改文章的兴趣。从这几方面来讲,任何“写作宝典”“写作技巧”“写作秘籍”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大都有些纸上谈兵。

  本期来,结束了说明文阅读教学后,我安排了一次写作活动。我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写了一篇说明文,内容是关于校园建设的,题目是《图书馆介绍》或《生物园介绍》。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关于考试写作的对策。这个问题还没有具体思考,目前没有形成可操作的方法,笔者在此还是保留发言权。

  第四、关于博客写作的指导。博客被称为“21世纪的推土机”,它的意义、作用和价值不用多说。它的优势“就是写作的自律性和规范性。很少像有些QQ聊天、BBS论坛那样不负责任,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将会受到指责。对学习语言起到了隐性的规范作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言)。

  我个人认为,博课写作的自律性和内容的宽泛,至少可以开掘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写作的品味,同时,博客改变了写作的评价方式,它是立体的。

  我在七年级、八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里,开设了一门《博客写作》,每学期上大约八九次课,分几个写作专题来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在总结时,这样写道:

  “初二这一年,综合实践课我选择了参加博客班。一开始,我还是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博客写了一个多月却无人问津。经过老师细心地讲解与指导,博客写得好的同学耐心地帮助,博客也开始有了起色。五十,一百,二百,五百,一千,二千,博客访问量也突破了三千。

      我发现我写作的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博客班是(使)我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我的学习生涯划上了厚重的一笔。” (初二 张文皓)

  “初二学年,我加入了欧阳毅老师的“博文写作与博客维护”综合实践班。通过这个学年在综合实践班的学习,加深了我对部落格的历史及其功能的了解,创建并完善了我的新浪博客。我学会了怎样去维护博客,怎样去进行博文的写作。我相信这是一个开始,如同爱丽丝手中的那把通往仙境的钥匙,为我打开了另一个网络世界的大门。

  部落格的世界十分精彩,在学习中,它好像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将那样的笑容眩目呈现在我的面前,让人不禁自主哽咽。我对博文写作的兴趣增加了,文章产量也就越来越高,这使我收益匪浅。“(初二 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