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客央广经济之声,除了股市常规新闻外,主持人聊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新三板。说这个话题的由头是,前不久证券业协会的负责人在上海表示,场外交易市场将成为今年证监会工作重点之一,而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新三板”)园区试点扩大也即将落定,上海张江高新区有望成为扩大试点之一。此外,新三板可能将引入做市商制度,甚至引入新的个人投资者。
做市商,乃至个人投资者再开闸,都是很热闹的话题。不过真正关心新三板市场的人最想知道的是,这些新三板公司何日能够实现“绿色”转板。所谓“绿色”就是不再经过类似IPO般的审核、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实现转板。
我们知道,由于长期交投清淡,除了专业人士,一般人对“新三板”没有太多概念,在很多普通个人投资者眼里,这个市场似有若无。
但是,这个市场真的就那么不重要吗?显然不是。
三板,也就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称之为新三板,则特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新”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老三板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
“新三板”有多重要?简而言之,它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部分。有人曾很形象地进行过比喻,把主板市场比做本科、二板市场则就是专科,三板相当于高中。
这个比喻听起来很形象,但现实的资本市场情况是什么?是两千多本科生、马上要破百的大专生,然后是几十个高中生,整个一个大头向下,头重脚轻。
事实上,2009年随着创业板的设立,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架构。主板、二板、三板都已齐备,该有的都有了。
这也是笔者所谓中国股市第三个十年质变或者升级的开始。
但是,架构完备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还是说这个新三板,现存很多问题,比如规模做不大、交易清淡、新的个人投资者无法进入等等。引入做市商制度,逐步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等都很重要,但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和创业板乃至主板之间的进退关系并没有理得很顺,换句话说,进退市关系不落实在操作上,新三板的价值就无法真正显现
尽管粤传媒和久其软件为三板公司在主板上市开了先河,但并不能说明三板公司的转板政策已经成熟。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何时才能够实现这些挂牌公司的自动转板或者“绿色”转板。
之前所谓“转板成功”的案例,无非都是增量发行的方式进行的,这和一般公司提出首发申请并没有太大区别。人们希望的是,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一旦达到在主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就可直接申请转板,不再需要通过发审委审核。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缩短三板公司在主板上市的步伐,而且将极大地增强三板市场对于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再拿那个比喻来说吧,进入三板的公司,正如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其一旦达到上大学的条件就应该自然地开始接收高等教育,凭空再来一次形式上的“高考”,实在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情。
“新三板”公司何日能够真正实现“绿色”转板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