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广告,现在好久不见了。在广告的结尾处,一男子接听电话,色咪咪地问:“小丽呀?”小丽算是出了名了,但始终没有露面,大家不得睹其芳容,也算一个遗憾。
小丽的运气赶不上北京的何勇先生。北京的何勇先生又出名有露脸,但家里的沙发腿儿老是被狗啃坏,也够糟心的。这是移动公司的一个广告,说的是北京的何勇先生和朋友正在侯机大厅,突然传来播音室的广播:“北京的何勇先生,您太太打来电话,问您家里的沙发腿儿被狗啃了,怎么办……”原来是何勇先生的手机欠费了,妻子才出此下策。毕竟大庭广众之下,此事不美,何勇先生也很是苦恼,连连摆手不让朋友指指点点的暴露身份。表演相当细腻传神,不像业余演员的水平。
但这则广告虽然颇有情趣,但情节设计多不合理。试想,手机欠费之前都由服务商多次发短信提醒缴费,一般很难弄到停机地步,而北京的何勇先生看起来也算白领人士,业务自然比较重要,尤其在出差前怎么能搞得电话停机呢?再说,即便停机了,家里这点小事情,也值得老婆大费周折通过机场播音室传递这么无关紧要的信息么?就算何勇先生知道了沙发腿儿被啃,又能回家修理吗?更紧要的是,在城市里,沙发被老鼠啃的可能性极其微小,连老鼠也见得不多了。莫非何勇先生住的是平民区的平房?看穿衣打扮可不怎么像。其实如果何勇先生的妻子真的有急事,也完全可以临时代缴一下话费,手机即可马上开通,何必弄得这么复杂哦!唯一的可能是何勇先生的妻子很讲情调,并且诙谐可爱,不过是开个小玩笑,表现一下小夫妻暂别的思念之情。但如果真是这样,何勇先生应该很得意,不至于那么紧张吧!
这则广告是在表现手机不能及时缴费而停机带来的尴尬和麻烦,于是推出一项新的缴费方法,好像是用信用卡直接划帐。方便倒是方便,但……本来移动就时不时弄出点莫名其妙的费用,我一笔一笔算还不放心呢,怎么可能放心让你自动划帐呢?并且每次缴费最多给个话费总额,没有通话细目帐单的,如果出现多的费用我怎么知道?其实我对于收费的怀疑本没那么敏感,只是这个广告叙述的情节实在玄乎,让我对移动公司的服务也拿不准、吃不严了。
孔府家酒刚刚上市的时候,就有人很怀疑是不是孔子家里酿酒,如果不酿酒,这酒名字就值得怀疑。不过这样的噱头实在太多了,没有谁真的认为孔府家酒真的和孔子有什么牵连,所以都并不十分在意。其实,孔子家是很可能就自己酿酒的。《论语·乡党》里说“沽酒市脯,不食”,“沽”和“市”都是“买”的意思,“脯”是“熟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街上买的酒和熟肉,都吃不得。看来孔子是很讲究卫生的,酒要自己做,肉要自己煮,确实有很可能家里就酿酒自用。但是,还不能完全证明都是家酿,因为还可能是别人家里的家酒当礼品送给孔子的。尤其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想喝酒不会自己酿造吧?是不是不得已去市场打二两回来不得而知,但孔子在各国待遇不错,混上一杯两杯家酒喝还是可以的。所以,这孔府家酒的说法即便可以成立,也还是比较勉强的。
当然,即便孔子家真的自己造酒,现在也早失传了;即便不失传也很难复原了;即便复原了,又怎么能在工艺上赶上当代的技术呢?口味肯定没什么意思。但现在真的有很多人在尝试复原古酒,不是说挖出了酒,就是说挖出了配方,如果这样的酒好喝的话,不是对千百年酒工艺发展的否定和讽刺吗?但是,或许有人会喜欢那一口儿,就像当代人也有人喜欢繁体竖排的书籍一样,读起来自己找别扭,但那感觉却很美,然而恐怕这样的酒市场不会大,不足养起一个企业或品牌吧!
对于酒传统文化的迷恋需要有个度,基本着边儿,酒民就大度地认可了,反正造酒的不当真,喝酒的也不钻牛角尖。要是弄得太离谱,像北京的何勇先生那样玄而又玄的,硬说自己的酒是吕洞宾喝过的,那只能是笑话。
马千里(maqli),著名管理专家、学者。深圳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咨询师,主攻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接及管理咨询、营销策划服务。擅长以"中国道理"解决中国企业问题,在《商界》、《销售与市场》、《商业评论》、《财经界》、《管理学家》、《中国经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著名报刊发表相关文章300多篇,为《华夏酒报》等报刊专栏作家。出版《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企业家读本》等管理学著作及《论语新裁》、《当论语遭遇于丹》等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