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不是绿坝的通行证


  互联网是个交互频繁的媒体,每天转载、生产大量形形色色的多媒体信息,生成大量的交互行为,作为现实社会的反射,这些信息难免良莠不齐,有好有坏;互联网又是一个应用平台,举凡搜索、IM、社区、支付、购物,难免或多或少与这些信息和行为发生关系。越是交互频繁和大流量的应用,发生关系的几率也越大。不管你如何的如履薄冰,防患未然,还是难免百密一疏,成为被殃及的那条池鱼,但说到底,鱼在池水里埋头游水,又何罪之有?有之,也该从城门失火的源头查起吧。

  但有理说不清的事总是会有。最近,谷歌、支付宝、快钱、QQ空间等就被扫了一翅膀。平心而论,谷歌、支付宝、快钱、QQ空间都只是应用工具,要说有黄要扫,黄的并不止这几家,但凡社交网站、SNS网站如51、校内、开心等尺度开放的网站缘何不扫?很多靠UGC内容支持的视频网站和BT共享网站缘何不扫?若说是抓大放小,也有个情节轻重和主从问题。但有理说不清的事情总是会有。

  其实,说到黄,支付宝、QQ空间这些大流量的应用工具虽说难以出淤泥而不染,但肯定不是最严重的。支付宝关心的是实现安全方便的支付,QQ空间关心的是方便用户的交互和自我展现。黄的东西,对他们的主流应用有害无益。换言之,他们不存在主观涉黄的动机。如果说有黄,也在其屏蔽和杜绝之列。所以,拿黄这顶帽子来压支付宝或QQ,颇有点隔山打牛、指鹿为马的滑稽意味。

  目前,有一些互联网产品是专门靠“过滤不良信息”吃饭的,比如出场热闹后来冷清得不得不延期预装的“绿坝”。没有按期预装还好,否则像赵刚同志说的,就可能害人。其一,它在应用中的问题不少,会增加客户的咨询量;其二,这款软件提升了远程权限,攻击者可以获得有漏洞机器的完全控制权。文本过滤的缺陷,会严重影响许多软件的正常使用。比如,安装绿坝之后,天涯、猫扑、优酷、校内、QQ空间、开心等网站用户发现,他们再也无法登录网站。这款软件做了太多自己不该做的东西。

  绿坝存在的前提,是互联网上有所谓黄的东西,所以才需要绿坝来扫,目前情况下,似乎也只有绿坝有这个扫的资格。但说到能力,就所披露的一些情况看,则不敢恭维。扫当然是一种政治,但也是商业之一种,既然是商业,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就应该有竞争,如此才能杜绝潜规则,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如果将扫的商业降格为一种政治算术,不管有多高明,都难免算错,最终只好尴尬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