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
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对号入座。
【小说连载】绿色之恋(2)
文/柏杨树
二
话还得从头说起。
我家住在古力屯下古力河畔的把揽河沿。属于古力乡管辖。
古力屯上的浮光梁子吸吮着西去的落日,牛家岩马家岩老鹰岩……, 或若巨蟒横卧或若散兵游勇或若大鹏展翅……,在古力屯上各显雄姿,各突奇貌,连起来铸就了一道伟奇的屏障,阻隔着东北一带的冷风暖流走石飞沙。古力屯是有名的古战场,凭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古力屯成为历古以来的兵家常争之地。当年吴王剿水西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征服了驻扎在古力屯上雄踞一方的“官家”。
古力屯下流淌着一条四季变化多断的河流,人们称它“古力河”。
古力河从海平流来,经橐驼、夹岩、天生桥、小龙滩、大龙滩,一路穿峡越谷、低吟浅唱、咆哮呼啸,最后汇人了黄河——南盘江。
古力河冬春如溪,暮春时节时有断流,现出它的苍老和不支。仲夏时节发大水,满山满沟的水们争先恐后地赶来,河床满了,古力河又如下山猛虎,嘶声力竭地咆哮奔腾。
古力河流经我家门前的一段叫把揽河,把揽河是古力河几百公里中最秀丽的一段。
与百年前的古力河一样,把揽河的植被覆盖完好。两岸的龙毛竹(芦苇)、水麻柳等密密麻麻地护着河床,依依杨柳飘飘扬扬,根须稳稳地固着河堤上的土。河岸两侧依然地势平稳。河里的水一年四季清澈透亮,捧一捧水到嘴里,甜甜的味儿让人留恋。
有山有岩的地方汉子壮实,有河有水的地方女子灵秀。把揽河的女孩像水一样妩媚,像水一样灵动.
我从小就在把揽河边长大。春夏天,沐浴在河风中,让人心头爽爽的,有时还痒痒的骚动。当姑娘的时候,我们常常到河边打猪草,割牛草,捉小鱼儿。大热的天,我们会脱光衣服到河里戏水,头发漂在水上比“飘柔”还要柔美。柔柔的水吻我们华美的肌肤,吻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器官每一个角落。不经意间,吻出了少女特有的激情……
为了让姐姐晋学,我初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十七岁上,父母把我嫁给了马家田的武林为妻。武林大我五岁。
马家田也在把揽河的河沿上,就在我娘家的对门。马家田有一百来亩的坝子,田多地少,地势平稳,水火俱全。武林家有一栋木瓦房,三间,在当时算是居住条件领先的人家。武林的母亲去得早,他没有弟兄姐妹,就他和年已古稀的老父相依为命。武林瘦精精的,虽然不识字,不壮实,但憨厚诚实,特别勤快,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土地承包到户后,武林一个人耕种着我们一家三口人的土地。
婚后,我和武林耕田种地过活,次年生了一男孩。
自古以来,把揽河就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把揽河产的“平洋米”和比德的“五里香”,盐井屯的“红米”一样享有盛名,是古时进贡的特等米。“平洋米”米色白净,清香扑鼻,做出来的饭香甜可口,色香味俱全,可谓嗅色可餐。解放后,逢年过节,大人物们也要来寻点回去孝敬老爷老奶和哄一哄婆娘儿女。但是“平洋米”的产量不高。
凭着田多地广,我们这里吃粮不愁,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家庭经济不宽裕是普遍现象。一个基础设施差,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农民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解“其中味”,但要说出个一二三来,却又是一言难尽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叫享受,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黑就关门上床,睡在床上黑咕隆咚的,连作爱也缺乏现代色彩,噼里啪啦几下就完事。然后做梦等待黎明。
我的家和姐姐的家有着天壤之别。姐姐大我五岁。她结婚晚,专业学校毕业分工在芭都中学后,二十七岁才结婚。所以她的家庭建设抓得好,物质生活丰裕。姐姐家的灯光明晃晃的,沐浴在乳白的光影里,和白天的感觉没有两样。有一回,我提一只鸡去送姐姐,那鸡在灯光下到处去觅食,它把晚上也当成了白天。在姐姐家玩的一个人开玩笑说,这只鸡肯定是一只偏远地方的鸡,连电灯都不晓得。我听了既感到气人也感到好笑。对于我来说,点上电灯是一种奢望;偶尔去一趟姐姐家,看见黑白电视机里变换着的画面,会使人产生一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美好的渴求。
姐哥尚明是姐姐的白马王子,他小姐姐两岁。尚明五大三粗牛高马大的,标准的黄种人皮肤里略显黝黑。热天,他喜欢穿背心褂,三角肌总是露出一坨坨结实的肌肉,表现出男人的力之美。尚明爱说爱笑,语言幽默风趣。但在工作和学习上,他爱作理性的思考。尚明的朋友多,三川四码头的都有。总之,尚明的形象里充满了男人的雄性活力。
W师范大学毕业后,尚明分到芭都中学任教。他是芭都中学小有名气的文科教师。他爱读马南村的《燕山夜话》,特别喜欢那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教学之余,尚明总要去搞些社会调查什么的,他说一是为了充实生活,二是关心人类,关心社会,对人类社会多做点什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智慧。他还说,一个人要有所建树,须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总之,尚明爱学习,爱做事,爱动脑筋。
不管怎麽说,我认为,姐姐的家再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科学理念,是我应当努力追赶的模范家庭。
婚后的第四年,时值一九八四年春,古力乡中心小学因教师紧缺而招考民办教师,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
当一个民办教师,照我们的农村话来说算不了多大“一皮酸菜”,不值得庆幸。但对我来说,当上一个民办教师,却是我一生中最好的起点,是我命运中的一个转折点,是我后来转干跳“农门”的充要条件,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在我的一生中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