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上证指数在三千点上下盘整了五个月,背后最基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股市的游戏有很多种,玩趋势、玩价值都有很多人在玩,但最高段的游戏是玩均衡。如果股市有它的政治经济学,那么玩均衡就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调控观的基础。股市的均衡点是由筹码、资金、业绩三者构成的,要看这三者的均衡只能从年线来观察,无法从月线,周线看出什么名堂,可是一般投资人最在意的却是日线的涨跌变化,从未关心或思考过年线的深刻含义。
说明:打开上证指数的年线图加以观察,2005年指数在1328点到998点之间低位盘整,全年的成交金额是1.92万亿元,这是长线的底部量。在998点之前,最大的年成交金额是2000年的3.27万亿元,打六折之后是1.9万亿元,跟2005年的底部量非常接近,刚好是一个黄金切割率。从此可以看出力、空、时三者的压缩膨胀是遵守自然法则的规律的。
2006年的全年成交金额是5.88万亿元,上证指数的区间是1161点到2698点,第一次突破2245点的过去高点,大牛市的信号明朗化。到了2007年,是大牛市最疯狂的一年,全年成交额是30.93万亿元,指数出现6124点的历史新高。从成交量来看,2007年的最大成交金额是在五月份的大震荡,当月成交3.97万亿元,当时指数在4335——3404出现风格转换,真正的最高点6124点,当年的10月份,成交金额只有2.44万亿元,只有五月份的六折左右,明显的价涨量缩。后来次贷危机逐步明朗化,2008年出现大跌,指数最后向1664点探底,当年的成交金额是18.38万亿元,是前一年的六折,在量能萎缩的前提下,大部分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来不及撤退,被深套者只想找机会出场,如果长线均衡点出现,绝大部分投资人都会想先出场一次,问题是这个均衡点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技术面的自然法则与基本面是不谋而合的,如果技术面的推论太主观,那么基本面的推理就会相对客观。基本面主要看业绩,2010年的每股盈余成长率一般认为在25%——30%之间,合理的市盈率在25倍到30倍,跟目前的市盈率相差无几,所以要从业绩来期待明年大涨是有点困难的。如果从资金面来看,今年的信贷增长额度约9.5万亿元,明年一般预估是7万亿元,才能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此一来,资金面的动能是比今年小。问题出现在今年的上证成交额可能在35万亿元上面,这35万亿元代表什么含义?它代表今年信贷的高速增长已被大规模的全流通互相抵消掉了,二者的均衡点出现在3500点上下。就技术面来看,2009年成交金额大约是2006年起动量的6倍左右,跟指数从998点涨到6124点的6倍幅度互相吻合。换句话说,如果价、量是同步发展的,那么今年的35万亿元成交金额将是量能的满足点。
要打破这个均衡点,第一个机会在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的推出,来增加市场的资金动能,同时也要观察它的带动效果到底有多大?第二个机会是业绩的表现比预期好,每股盈余成长率能超过30%以上,才有进一步的中长线投资性买盘出现。国内的内需如汽车、住房、家电市场能否进一步成长?外需的外销出口能否高速成长,来弥补万一内需退潮的负面效果。第三个机会是房地产的价格是否稳中趋坚?如果房地产因为拿地困难而减少供应量,地产信贷并未紧缩的前题下,地产价格续涨,进一步产生通胀升高的预期,那么地产可能带动股市的水涨船高?如果地产价格向下修正,投机性买盘是否转向股市?这也要进一步观察。至于热钱在美元升值的前提下,再度大量涌进中国会有困难,所以对股市冲击相对有限。
综合来讲,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业绩的超预期,通胀预期升高,这三样力量合在一起,就有机会突破均衡点,如果这三者的表现不如预期,那么均衡的时间就要往后延长了。
筹码、资金、业绩三者的均衡点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