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记---石门当地机关干部对成德林采取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雅量太小,而是他们在当前的体制和社会大环境下,对像成德林一样的“刁民”刨根究底的较真和监督,还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009年6月,一份题为《成德林——— 一条披着记者“羊皮”的狼》的“史上最牛公文”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湖南省石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贺欣初为该文作者,“狗日的”“丧家之犬”“疯狗”“黄鼠狼”等字眼充斥其中。文中的主人公成德林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记者,他曾多次被当地宣传部门官员告诫“不要破坏当地形象”(1月11日《瞭望东方周刊》)。
以旁观者的视角看,成德林和贺欣初之间的纷争,更像是两个文化人的掐架。在诉诸法律的情况下,两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相信很快就能有最终的说法。笔者在此试图提出的问题是,该起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官员的雅量太小,还是“刁民”太少呢?
在石门当地官场,成德林应该算是十足的“刁民”。用贺欣初的话说,成德林是“告状专业户”“麻烦制造者”。由成德林,相信很多人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那位被称为反腐“志愿者”的胡桂生。同是“刁民”,对比成德林和胡桂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其一,都披着“记者”的外衣,但都游离在不受本地政府约束的“圈子”之外。其二,两人在各自的家乡虽然不是“手眼通天”,但都拥有熟络而广泛的人脉资源。这些资源,使他们有能与当地官场对话的“底气”,便于他们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便于他们随时听闻官场“风向”。其三,除了拥有人脉资源外,他们还深谙反映问题、举报起诉的程序与分寸。其四,尽管他们在当地官场被视为“刁民”,但他们在民众心目中拥有极好的口碑。比如,成德林被村民誉为“包青天”,他的家被称为“第二信访局”……
也正是有了成德林和胡桂生这样的“刁民”,当地官员才会“变得愈加谨小慎微”。官员们愈加谨小慎微,有无奈,也有害怕。在笔者看来,石门当地机关干部对成德林采取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雅量太小,而是他们在当前的体制和社会大环境下,对像成德林一样的“刁民”刨根究底的较真和监督,还很不习惯、很不适应。比如石门当地一位官员便称:“基层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本来就不可能。”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一些官员抱有的这种思维,才使成德林的较真在他们眼里变得“讨厌”“可恶”。
在笔者看来,“刁民”成德林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他们在当前社会阶段,愿意去做并且做好了称职的紧叮社会进步的“牛虻”,促使公民社会更快地生长发育,像成德林一样的“刁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原因很简单,要想提升官员们面对批评和监督时的雅量,还有待这些“刁民”们不断去倒逼和警醒;要想使成德林们不再被称为“包青天”,还需要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对话机制,更平等、顺畅地构建;要想使一些官员们真正理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内涵,还需要有公民社会执政思维的贯彻,以及相应奖惩机制的施行——— 面对批评气急败坏的问题,已不仅仅是官员道德素质的问题,而是执政能力素质的问题了。
敬请登陆个人主页:
http://www.smrj-yandaifu.com/ “视明润洁---眼大夫”爱眼眼科治疗中国行动项目同盟&中国光明行动联合工程[亮剑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