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不起钱,请不起官


事件一: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被国内网友批“吃里爬外”


提示:据媒体报道,张磊也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也就是说培养的功劳不止咱们大学;


换作我,我也不会捐给国内大学,原因有三:


1、 国内的捐款体制还不完善,到头来捐款究竟去向何方,可能是个谜;
2、 国内大学不缺钱,尤其是那些知名大学;老百姓为他们奉上的,国家财政再拨下的,足以让他们丰衣足食,所以捐款对他们而言没实质意义,还不如买几部电脑,上面写上“XXX捐赠”来得实在。
3、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任何社会行为都应该考虑公司利益;张磊的财富也是靠企业累积起来的,他的捐赠行为想必并非单纯的慈善吧?究竟捐给国内大学获益大,还是捐给耶鲁大学获益大,我想他早有盘算。
理性看待张磊国外捐款
1、 他的事业在国外,在人家地盘混总得所有“表示”,你总不能要求他一味的在人家地盘捞钱,不贡献一些,这不合适吧;
2、 中国正在国际化进程中,连高铁票价都要追求和发达国家同步,连贪官都往国外运气钱,捐一些钱给外国教育机构,有何过错;打趣的说,这显得中国人有钱,有何错;
3、 钱是他个人的,爱给谁他说了算,指责其缺乏国民大义、上纲上线是否过了点;


事件二:河南省委书记微服私访,欲求职被拒


换成我的公司,我想我也不会请他。对这件事,首先应该肯定书记大人体察民情,担负民忧的一番苦心。做为企业招聘方,先不说书记大人的资历,我首先要考虑聘用书记大人,他能为我企业带来什么?他是否是我企业需要的人才,官员放下权杖,他们价值在哪里,这是录用企业必然会考虑的。民企不是救助站,随便来个人就收,你起码得让人家活得起,才能跟人家谈社会责任吧,所以咱们不能只把眼光放在书记有没被录用的问题上。
事实上现在很多地方基层政府官员,有多少真正了解过民众生活的,有多少官员像卢书记这个曾经亲身体验过百姓工作生活的,连高铁票价都讲和发达国家接轨,这不是胡扯麽?我真不明白,你是在为发达国家说话,还是在为发展中国家说话。
而卢书记此番应聘,起码也验证了现在4050后的就业压力,也只有高官们实实在在的了解了民众的需要,才能更好的为民众服务而不会打乱仗嘛。

总归以上两事,对比张磊他比我有钱,反正我是捐不起那800多万美金,也不知道多少辈子才能赚到这笔钱;看着卢书记一番良苦用心,甚为感慨,可惜我也请不起他,真要聘请了河南的同志们能不跟我急?是啊,做好人难,做个好官也难,在咱这地方说话做事想不被骂更难(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