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恒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揭露假冒骗子公司的形形色色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却总有那么一些不良之人,将贪婪的眼光盯着老年人。五花八门以老年人为“猎物”的骗局不断出现,导致一些老人,有的赔了前半辈子积攒的“血汗钱”,有的搭上晚年赖以活命的“养老金”“看病钱”……近日,记者经过调查,集纳了一些有关针对老人的骗局,意在提醒老年朋友擦亮眼睛,谨防受骗。
激将法 调包计 连哄带抢
早晨7时许,武昌机电大东门市场门前。十多名男青年围成一圈,在地上玩“压分子钱”游戏。突然,其中一男子大声吆喝“就在这个碗里头,保准没错!”在附近过早的张老汉见这边如此热闹,禁不住端着碗热干面,边吃边凑了过去。
见张老汉瞧得津津有味,另一男子趁机劝他也玩上一把,张老汉摇了摇头,第三名男子立即不屑地说“肯定冇得钱”。张老汉听了这话,很不服气,他把小半碗面往旁边一摔,拉开上衣外套,从里面的口袋掏出一沓钱来。未料,他还没回过神来,刚掏出的钱就被一男子抢夺了过去,等他恍然大悟时,这帮男子已全不见了踪影。
年过六旬的张老汉,从外地来汉找姐姐串亲戚没几天,当日,姐姐让他帮忙将近万元钱存进银行。却因一句激将的话,露了富,折了财。
除“压钱”骗局外,街头针对老年人的骗术还有设象棋残局、捡钱分钱等。骗子利用有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特点行骗。青山钢都花园70多岁的王爹爹,就被“捡钱”骗局给忽悠走一个月的退休工资。
一天,王爹爹从银行取出800元退休工资,放在上衣口袋内后就往家赶。途中,一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突然在他身后停下,捡起个黑包裹,高兴地叫道“我捡到钱了”。一“过路”的小伙子附和道:“看样子至少有个一两万吧!”王爹爹略微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想看个究竟,两男子威胁他称:“你也看到了,不准告诉别人,干脆咱仨平分了!”
王爹爹连说不要,但“捡钱”男子不由分说,从黑包裹中抽出一叠钱后,将留有一部分钱的黑包裹塞进王爹爹的口袋,然后匆忙离去。等王爹爹回家后,家人打开包裹,才发现,自己的800元不见了,黑包裹里却是一包冥币。
扮学生 装孙子 登门“借”钱
“您老好啊!您还认识我吗?我是你以前的学生,今天路过这里,顺便来看看您!”去年的某天,住武昌某高校宿舍的刘老师在楼下散步,碰到一名男子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刘老师觉得眼前的男子并不面熟,但对方又好像认识他,碍于情面也不好追问,他寻思着自己退休十多年,可能是自己搞忘记了,就点头回应。说话间,该男子的“司机”已将一箱水果搬下了车,硬要塞给刘老师。见推托不掉,刘老师只好将两人让进自家屋里。
嘘寒问暖一番后,该“学生”接了个电话,随即面带难色地对刘老师说,家人突然出了车祸,等着他出资治病,而他出门时又没带很多钱,想找刘老师借点,一周之内保证还上。学生有难,当老师的怎能袖手旁观?被“学生”的诚意打消顾虑后的刘老师,虽犹豫了一下,仍从抽屉里翻出刚从银行取回的当月退休工资1000多元,递给了该“学生”。未料,拿到钱后的学生从此再也没有露过面。
今年中秋节前,新洲阳逻街的孟婆婆家门前,突然“吱”的一声停下一辆小轿车,车上下来一男一女,手里拎着个大礼包,中年男子老远就热情地说:“姨奶奶,你娘家的孙子来看您了!”孟婆婆疑惑地说:“我不认识你们啊。”女的赶紧说,“您老年纪大了,又不常回家,哪记得住啊!”说着就将大礼包往孟婆婆手上塞。
简单询问后,孟婆婆相信了,好茶好烟款待这对男女,与这对男女畅谈甚欢,越聊越亲热。眼看就到了中饭时分,这对男女便起身告辞。“孙子”面有难色地对孟婆婆说,“本来想接您老回家住住,不巧路上车子坏了,带的钱又不够修车,您老能不能先借我点,修好后,我们回来接您回娘家,到了老家再还给您。”
孟婆婆很久没见到娘家人了,听“孙子”这么说,二话没说,从箱底翻出了800元递给那对男女。但他们去后,就再也没回来过了。
拉虎皮 扛大旗 “权威”唬人
家住青山21街的涂太婆、刘爹爹已是古稀老人,家中还有96岁高龄的老母。
2005年底,一些自称受省老龄委委派的工作人员,在社区免费为老人办理“老年援助卡”,并称将陆续对全省的老年人挨家挨户登记。卡上登记着持卡老人的姓名、年龄、有何疾病、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等个人资料,以方便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予以施救和帮助。
涂太婆没有想到,这些所谓的老龄委委派人员实则是湖北某食品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的员工。自从她为自己、老伴和老母亲都办理此“援助卡”后,该公司就开始有针对性地免费上门为老人做保健、理疗,并且不断组织开会、讲座等宣讲活动,以博取老人们的信任。当老人们渐渐习惯了这种免费服务后,该公司便适时地推出了他们代理销售的一种胶囊,售价656元/盒。
起初,涂太婆并不愿购买,但工作人员反复极力劝说她,考虑到对方是“省老龄委委派的”,此前也一直派人免费上门按摩,并一再承诺“不满意随时可退货”,涂太婆和老伴最终动了心,一口气买了10盒,花费6560元。在两名老人的一再要求下,工作人员才提供了发票,并签下了“无效退货”的单据。
吃了两盒产品后,涂太婆觉得没什么效果,老伴和老母亲也有同感,于是,她多次联系售药人员,要求其履行退货承诺,但却被一再推诿。直到2006年6月,两名老人辗转找到其销售门点时,发现已是人去楼空。
冒充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或原单位同事,骗取老年人钱财或兜售高价低质物品,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常见骗术之一。本报就曾曝光过一家保健品公司,打着举办“健康中国万里行百岁工程”大型公益活动的幌子,在“全国专家巡讲会”上起劲推销,导致众多老人花数千元甚至万余元,换回一堆并无明显疗效的口服液。
去年的一天,两名开着轿车的男子,自称是民政局的人,登门为汉口的赵爹爹办理低保,收了他700元手续费,承诺在短时间内为他办好低保,但此后,两男子再也没出现过。赵爹爹将此事讲给社区干部,才得知办理低保要通过社区了解情况,民政局不可能直接到住户家办低保。
对此,工商人员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辞令一定要留个心眼,若商家打着某个部门的旗号,可先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实,以免轻信权威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