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车站名不能成为一个物欲化的符号


城市公交车站名不能成为一个物欲化的符号

李华新
 
    近年来,武汉有越来越多的公交站牌以商家名称命名,而传统地名因此从站牌上被撤了下来。据记者采访调查,改名是要收费的,即“符合改名条件”的站牌,企业掏钱获得冠名权,让站牌以企业名称命名。冠名后,包括公交站台、相关线路牌和公交车上的站名,都要改。因为改名,一些武汉市民在选择站点、认路时多有不便。 (9月28日《长江商报》)

    有钱就能冠名?甭管这个站名和城市的历史上什么关系,或是说这个站名在改动之后,原来车站站名的地理坐标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是谁出得钱越多,那么冠名权就会拱手交出去,而一些站名,还真的不是那么好听,比如什么男科医院、肛肠医院,或是什么夜总会、洗浴城等等站名,以及一些企业的冠名,即使是一些城里人,本来对某某地方还是相当熟悉的,可是一改成新的站名,就让人不知所云,一些本来熟悉的地方,也是因为用了新的站名,也让人无法猜想这究竟说的是什么地方。

 作为城市公交最基本的任务,就是为民生服务,就是城市交通的运载能力的体现,使得人们能够顺利达到该去的地方,但是,现在城市的发展太快,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要是光听名字,是无法猜到它究竟是在什么地方。而这些楼盘或是一些新开发的区域,如果不是有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为标记,人们往往是会弄得一头雾水的。而叫卖公交站名,其本意自然不仅是为了公益事业,为得是人们对于这些新站点,易记,快速,抵达,即使是对于一些生疏的地方,听听站牌的名字,大概是在什么位置,就会弄清楚了。可是现在城市的公交站点,有的是弄得花里胡哨的,有的净是一些外国的花园、什么山庄,或是什么酒店、宾馆,举凡是在现在比较火爆的商业行为之处,往往会不惜本钱来搞个站名,竖个站牌,但是,对于这个城市的百姓,或是对到这个城市旅游、出差等等光临者而言,城市公交过去的,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特定人文标记的站名,正在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代之而来的,就是那些让人无法想象出的地名。
 
 现在武汉有了一个对地名管理的办法,对于命名权如何实行,对其他城市,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从方便城市管理、方便民众生活的角度考虑,公交站名本应该从属于地名,或者以当地标志性建筑物、大型公共场所名称来命名。《武汉市地名管理办法》也规定:公交站名主要以道路、村湾、标志性建筑和历史古迹为首选,辅以楼盘、医院等相对稳定、有一定知名度、时间久远的站名。如果是现在公交站名成了商家的专利,成为一些知名企业的特权,那么如何方便市民,如何让那些慕名造访的旅客顺畅走完行程呢?

 公交站名冠名权明码标价出售,与地名完全脱钩,而且是几年一换,闹得就是这个城市居住的市民,都不知所云,那就更不用说外地的旅游者了,自然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冠个名,而且企业也有实力,不行对此也不会意见太大,或是为了方便人们就医,医院也是可以冠名的。但是现在是一些人们需要知道的站名,因为人家没有用钱购买冠名权,这些本来需要继续存在的站名,却在金钱的欲望面前只好拱手让出。而那些用钱冠名的站名,五花八门,让人们感到这个城市书生一个痔疮患者好多、男人阳痿者好多,而女性做人流太多的印象,如此以来,给人的感觉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打着经营城市、盘活城市资源的幌子,拍卖城市公共资源,出售站牌命名权、公共设施经营权,趁机创收敛财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只是这样的事情,城市公共资源如何使用,却并非你自己可以权定的,市民的意见如何,几乎是所有有权利命名的部门,并不理会必须的感受。而这样的事情做多了,带有历史记忆的站牌名称消失了,那么城市的记忆,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再加上现在的城市拆迁速度之快,让人的城市记忆猝不及防,稍不留意,城市的历史记忆就丧失殆尽。
 
 为了经济发展,城市的传统资源有不少已经流失,如何保存传统资源,是我们今天应该审慎对待的一个命题。传统不能仅仅依靠口头记忆、文字记忆,更应当与当下融为一体,成为“在场”的历史。建筑、公共空间、地名等,对于它们的改造与利用,都应多考虑以传统的保存为前提,不应轻易破坏。(《长江商报》)
 
 但愿,民众的诉求能够被有关政府部门听进去,及时制止那些滥用公共资源的不合理行为。当下要做的第一步是对那些出售站牌命名权的做法,应该立即叫停。
 
 城市公交站牌的名称,是基于历史记忆的一部分,里面有城市记忆的内涵,它的存在就是城市记忆“在场”的例证,它消失了,城市的记忆离消失就不远了。而城市记忆符号,一旦被金钱物化了,那么城市的魅力也会因此而减弱。
 
 (济南 李华新)二○○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星期二